时间: 2025-04-26 02: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9:10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湘之水兮九支,
湘之山兮九疑。
皇一去兮何时归,
攀龙髯兮逐龙飞。
生同宫,死同穴,
招皇衣兮复皇辙。
九疑水,九疑山,
九疑辙迹在其间。
望飞龙兮未来还。
湘之湘兮成水,
湘之石兮成斑。
湘水分为九支,湘山有九疑。
皇帝一去不知何时归,
我攀着龙的胡须去追逐龙的飞翔。
生死与共,同在一个宫殿,同入同一个坟墓,
我呼唤皇帝的衣服,又回到皇帝的车辙。
九疑的水,九疑的山,
九疑的车辙痕迹在其间。
我盼望飞龙归来。
湘水成了水,湘石则成了斑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提及的“龙”象征着皇权和尊贵,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龙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权力与尊严。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湘灵操》创作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湘水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湘灵操》通过对湘水、湘山的描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湘之水兮九支,湘之山兮九疑”以对仗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湘水的流淌与湘山的险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观。紧接着,诗人以“皇一去兮何时归”引入对理想与权力的渴望,展现了对过去荣耀的追忆与对未来归来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湘灵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湘之水兮九支”中的“九支”指的是什么?
A) 九条河流
B) 九个朋友
C) 九个国家
诗中提到的“龙”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权力与尊贵
C) 自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维桢的《湘灵操》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思考,但《离骚》更侧重于个人的遭遇与情感,而《湘灵操》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