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崩城操》

时间: 2025-05-04 06:33:14

诗句

白骨筑长城,长城不可穴。

十日哭长城,长城为我裂,白骨斑斑食红血。

抱骨著心肚,白骨作人语。

君不见淄之水喁喁,至今下有比骨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33:14

原文展示:

白骨筑长城,长城不可穴。
十日哭长城,长城为我裂,
白骨斑斑食红血。
抱骨著心肚,白骨作人语。
君不见淄之水喁喁,至今下有比骨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骨筑成的长城,长城却没有可以穿透的地方。十天里我为长城哭泣,长城因此而裂开,白骨斑斑,鲜血淋漓。抱着骨头的我,心中充满了痛苦,白骨仿佛在和我说话。你难道没有见过淄水流淌,至今水中还有像骨头一样的鱼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骨:指尸骨,象征死亡与悲痛。
  • :修建、建立。
  • 不可穴:没有可以穿透的地方,暗指长城坚固。
  • 十日:形容时间之久,表示长久的悲痛。
  • 斑斑:形容散布的、零零落落的,指白骨与鲜血交织的景象。
  • 抱骨著心肚:抱着尸骨,心中充满痛苦。
  • 淄之水:指淄河,流经古代齐国的河流。
  • 喁喁:形容水流的声音。

典故解析:

  • 长城:历史上长城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象征着坚固和不屈,但在此诗中则表现出其带来的巨大牺牲与痛苦。
  • 淄水:淄水流域是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流淌的水与白骨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才情和对社会的关注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南宋诗人影响,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

《崩城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对长城的描绘与对死亡的沉重感受,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崩城操》是一首充满痛苦与哀伤的诗作。诗人用“白骨筑长城”这一震撼的意象,揭示了历史的悲剧和战争带来的牺牲。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通常意味着抵御外敌、保护家园的坚固防线。然而在诗中,它却成了死亡的象征,白骨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战斗带来的巨大伤痛。

诗中反复提到的“哭长城”,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哀,也暗示着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白骨斑斑与鲜血的描绘,令人不禁感到战后荒凉的景象,生与死的对立在此刻显得格外鲜明。最后一句提到的“淄之水”,不仅呼应了前面的意象,还通过水流与骨鱼的对比,表现出生命的延续与死亡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脆弱,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骨筑长城:意指长城是由无数战死者的尸骨所筑,象征着战争的悲惨。
  2. 长城不可穴:长城的坚固,但同时也暗示无法逃避的死亡与痛苦。
  3. 十日哭长城:长时间的悲伤与哀悼,表现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感受。
  4. 长城为我裂:长城因悲痛而裂开,象征着国家的崩溃和人心的破裂。
  5. 白骨斑斑食红血:生与死的交织,骨头与鲜血的结合,令人心痛。
  6. 抱骨著心肚: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死者的怀念。
  7. 白骨作人语:白骨似乎在诉说,暗示历史的沉重和对生命的反思。
  8. 君不见淄之水喁喁: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流淌与生命的延续。
  9. 至今下有比骨鱼:生死循环,水中还有“骨鱼”,暗示生命依旧在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骨比作长城,寓意战争的惨烈。
  • 拟人:白骨作人语,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白骨筑长城,长城不可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叹。通过骨与血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哀悼,同时也警醒后人珍视生命,铭记历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骨:象征战争与死亡的惨烈。
  • 长城:传统的坚固象征,但在此成为痛苦的象征。
  • 鲜血:生命的流逝与战争的残酷。
  • 淄水: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流淌。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白骨与长城的结合,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对生命的蔑视。淄水的意象则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生命的永恒,为整首诗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骨”主要象征什么?

    • A. 建筑材料
    • B. 战争的牺牲
    • C. 自然景观
    • D. 文化遗产
  2. 判断题:诗中“长城”为国家的坚固象征,作者并不悲伤。(对/错)

  3.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淄之水”象征着____的延续。

答案

  1. B
  2. 生命,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表现了对国家破败的痛心,与《崩城操》有类似的主题。
  • 《静夜思》(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蕴含了对故乡与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为《崩城操》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相见欢·月明疏影林间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前题 相见欢 缺月 相见欢二阕 其二 相见欢二阕 其一 相见欢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旡字旁的字 造父 蒸蒸日上 雨字头的字 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岭岫 草结尾的成语 瞠目挢舌 包含溜的词语有哪些 款学寡闻 钟鼎人家 进退失措 融閒 長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审时度势 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