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翻香令》

时间: 2025-05-11 22:35:34

诗句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5:34

翻香令

作者: 奕绘 〔清代〕


原文展示: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白话文翻译:

东风细雨中,傍晚的寒意渐渐浓厚,涿州的茅店前,长檠的背影显得格外悠长。
墙壁上挂着的字画,究竟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可惜秦碑的摹写却没有留下名字。
绎山的枣木雕刻尚且可以称道,泰山的石刻更是技艺精湛。
三千年过去了,那百四个字,何时才能再见到会稽的铭文呢?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指代温暖的气候。
  • 细雨:小雨,温和的雨滴。
  • 涿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小店,指代乡间旅店。
  • 长檠:长长的檠篷,指代店外的遮阳篷或雨篷。
  • :古文字,篆书。
  • 惜秦碑:指秦朝的碑刻,因其历史悠久而珍惜。
  • 绎山:指绎山的枣木,象征工艺。
  • 会稽铭:会稽是地名,铭文是古人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典故解析:

  • 秦碑:指的是秦朝时期的石碑,其文字常被后人摹写。
  • 会稽铭: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铭文,与历史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历史、书法为题材,风格典雅,注重古典文化的继承。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古典文化复兴时期,诗人通过对碑刻、铭文的描写,表现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翻香令》通过描绘细雨中的涿州,勾勒出一幅朦胧的乡村画面。诗的开头,东风细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暮寒生”则引出了寒意的回归,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变迁。第二句提到的“茅店对长檠”,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宁静的氛围,似乎让人身临其境,体味到一种淡淡的乡愁。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在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中,提到古代的书法与雕刻艺术,表现出诗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视与怀念。“惜秦碑摹好不留名”一句,流露出对无名氏的惋惜,反映出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思考。最后,诗人以“三千载,百四字”的感叹,表达出对历史长河中文化遗存的渴望与期待,期盼能够再次见到会稽铭文的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象与文化遗迹的交织,形成了历史感与现实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传统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风细雨暮寒生:描写春天的细雨与傍晚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寒冷的氛围。
    • 涿州茅店对长檠:具体地点与背景的交代,细腻的描绘出乡村的情景。
    • 壁间挂,谁氏篆:引入对艺术作品的思考,表现出对无名艺术家的敬意。
    • 惜秦碑摹好不留名:惋惜历史的无名者,突显出文化传承的艰难与珍贵。
    • 绎山枣木尚堪称:称赞地方工艺,展示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 泰山石刻更精能:比较之下,泰山的石刻更加精妙,体现出对技艺的追求。
    • 三千载,百四字:感慨历史的悠久与铭文的珍贵。
    • 问何时更见会稽铭:展现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渴望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风细雨”与“暮寒生”,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用自然景象与文化遗存相互映衬,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古代文化的追思与珍视,表达了对历史遗存的敬仰与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盼。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机。
  • 细雨:代表温柔与细腻的情感。
  • 秦碑:象征古代文化的珍贵与历史的厚重。
  • 会稽铭:象征文化传承的希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个地方的茅店?
      • A. 洛阳
      • B. 涿州
      • C. 会稽
    2. 诗人对无名的艺术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赞美
      • B. 惋惜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古代铭文是哪个?
      • A. 秦碑
      • B. 会稽铭
      • C. 泰山铭

答案

  1. B. 涿州
  2. B. 惋惜
  3. B. 会稽铭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作品,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登高》:杜甫的名作,表达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翻香令》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后者则聚焦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代书法与文化》:探讨古代书法艺术及其文化背景的书籍。

相关查询

题高云客舍 登山歌 送窦叔向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寄权器 送陆潜夫往茅山赋得华阳洞 温泉即事 登玄元庙 送李使君赴邵州 寄高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城建 打打闹闹 飠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禽兽不若 黔驴技尽 长字旁的字 条约 包含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阀的词语有哪些 欣企 一代楷模 神不附体 厂字头的字 不人道 临渊之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