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3:29
息影尘埃表,安心静默间。
若为消白日,长是对青山。
流水欲穷处,野猿相与还。
孤云时起灭,未必似余閒。
全诗翻译:
在尘埃的表面上,我的影子静静地消失,内心安宁,沉默于此。
如果要消逝白昼的喧嚣,唯有与青山对峙,长久地静坐。
在流水即将尽头的地方,野猿也和我一同回归。
孤云时而升起,时而消灭,并不一定像我这样悠闲自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山”、“流水”、“孤云”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隐居、自由和自然的主题,体现了道家追求的自然与和谐。
作者介绍:
释文珦,宋代僧人,精通诗词,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洞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息影》是在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写成的,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宋代社会相对繁荣,但也带来了人们内心的浮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渴望。
《息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向往。诗的开头“息影尘埃表”表现了一种对世俗尘埃的超脱,仿佛在说,世间的喧嚣与繁杂都不值得关注,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到“安心静默间”,强调了内心的安定与恬淡,暗示了对自然景观的依恋。
“若为消白日,长是对青山”,诗人在这里借助青山的永恒与静谧,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似乎希望时间在这里停滞,享受那份安静。后面几句中,诗人描绘了流水和野猿,与自然的生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激起读者对自然生灵的共鸣。最后一句“孤云时起灭,未必似余閒”,则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随性生活的思考,孤云的起伏与诗人的心态相互映照,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自然深深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息影”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影子的消失
B. 隐居生活
C. 世俗的喧嚣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纷扰的生活
B. 宁静与永恒
C. 生命的流逝
“孤云时起灭”反映了什么?
A. 悠闲的生活态度
B. 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息影》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息影》中,诗人通过宁静的影子与青山的对峙,强调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息影》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