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玉清》

时间: 2025-04-27 08:16:50

诗句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

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6:50

原文展示:

登玉清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
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上,阳光洒在我身上,孤零零的山峰直插云天。
我绕着山峰朝拜那位长者,远望万里,目光穿越风烟。

注释:

  • 绝顶:指山的最高点。
  • 横临:横亘在眼前,形容山势雄伟。
  • 孤峰:指独立的山峰。
  • 拜真老:指向道教中的“真老”致敬,通常指老子。
  • 万里:形容远望的距离。
  • 风烟:指远方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朦胧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590年-662年),字升之,号景山,唐代初期诗人,生于隋末,卒于唐高宗时。其诗风格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尤其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登玉清》创作于诗人游历名山之际,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登玉清》是一首描写高山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高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自身的渺小。开头两句“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描绘了高山的巍峨,给人一种“日月无光,唯有其独”的感觉,展现了山的巍峨和太阳的辉煌。接下来的“裴回拜真老”,则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尊崇,表现出一种对智慧与长生的追求。最后一句“万里见风烟”,则将视野的广阔与心灵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与内心的追求,构建出一种超脱的哲理美感,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横临日:在山顶,太阳的光辉洒落下来,给人一种无比的壮观感。
  2. 孤峰半倚天:孤立的山峰似乎依靠着天空,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耸。
  3. 裴回拜真老:环绕山峰,向道教的“真老”致敬,表现出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4. 万里见风烟:远远望去,万里之遥的景象,给人一种模糊而广袤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峰比作支撑天空的柱子,增强了山的高大感。
  • 对仗:两句中“绝顶”与“孤峰”、“横临”与“半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万里”表现视野的广阔,突出山的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峰的雄伟与自身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绝顶: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孤峰:代表着独立和自由。
  • 真老:作为道教思想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长生。
  • 风烟:象征着生活的变幻与无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视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顶”指的是什么? A. 山的最高点
    B. 太阳的光辉
    C. 道教的真老
    D. 远方的风烟

  2. 诗中提到的“真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老子
    C. 孙子
    D. 墨子

  3. “万里见风烟”中的“风烟”主要是指? A. 天空中的云彩
    B. 远方的景象
    C. 生活的烦恼
    D. 山间的雾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写了高处的壮丽景象,但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则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登玉清》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琵琶仙 题桃花便面 琵琶仙 张白琴有还湘之赋,索词为别 琵琶仙 送褚孝通移疾归杭州,孝通新悼亡 琵琶仙 送朱敬斋还江阴 琵琶仙 琵琶仙 次韵和青萍居士毗卢寺扶桑十一面观音丈六瑞像 琵琶仙 与江湖诸友泛舟东湖 琵琶仙 琵琶仙 琵琶仙 题君坦画桃花扇子和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妹婿 送佥 包含靥的词语有哪些 诞谩不经 月旦评 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中情烈烈 妻室 沾泥絮 虎字头的字 耳刀旁的字 漫反射 避色 雨字头的字 鱼字旁的字 比肩随踵 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