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

时间: 2025-05-15 15:18:08

诗句

记当年客里,是今日,奉霞觞。

任厨传荒凉,风林震撼,乐自难量。

别来岁华电走,又都门、我北尔南塘。

我半百年已老,兄多四岁偏强。

玉堂。

满袖惹天香。

凤阁样词章。

看采帖题春,椒盘草颂,蓬矢开张。

金瓯御屏简记,赋□钧、寿域奏明光。

后十五年再见,伴兄绿野徜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5:18:08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
张伯淳 〔元代〕

记当年客里,是今日,奉霞觞。
任厨传荒凉,风林震撼,乐自难量。
别来岁华电走,又都门我北尔南塘。
我半百年已老,兄多四岁偏强。
玉堂。满袖惹天香。
凤阁样词章。
看采帖题春,椒盘草颂,蓬矢开张。
金瓯御屏简记,赋钧寿域奏明光。
后十五年再见,伴兄绿野徜徉。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在客居之地,今天我为你敬酒。
任凭厨房传来那荒凉的气息,风林摇动,乐趣难以量度。
自从分别,岁月如电般飞逝,今天我从北方回到南方的塘边。
我已年过半百,兄弟你比我大四岁,正值盛年。
在玉堂之中,满袖飘散着芬芳的香气。
在凤阁之上,我欣赏那些美妙的词章。
看那春天的采帖和椒盘草颂,蓬矢也在展张。
金瓯御屏上简短的记载,赋予我们长寿的祝福。
十五年后再见,愿与兄弟在绿野中徜徉。

注释:

  • 霞觞:美好的酒杯,寓意美好的祝愿。
  • 荒凉:指内心的荒凉感受。
  • 岁华:岁月和光阴。
  • 北尔南塘:指作者的故乡或生活地。
  • 玉堂:高雅的居所。
  • 凤阁:寓意高贵华丽的建筑或场所。
  • 金瓯:象征着美好和长久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淳是元代的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作者与友人刘东崖相聚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往事的追忆。正值人生的中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词作,张伯淳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重。开篇的“记当年客里”便引人入胜,仿佛带着读者回到那段美好的时光,作者用“霞觞”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份美好的祝愿,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情谊。

接下来的“任厨传荒凉,风林震撼”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外界的乐趣难以量度,但内心的感受却是深刻而真实的。岁月如电,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珍惜。作者提到自己年过半百,兄弟却比自己年长四岁,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

在描绘美好场景时,词中提到的“玉堂”、“凤阁”、“采帖”等意象,展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趣,令人感受到一种优雅的氛围。最后,词的结尾“伴兄绿野徜徉”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当年客里,是今日,奉霞觞:回忆过去的相聚,今天为你敬酒。
  • 任厨传荒凉,风林震撼,乐自难量:虽然环境荒凉,但内心的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 别来岁华电走,又都门我北尔南塘:分别以来,岁月飞逝,如今我从北方回到南方。
  • 我半百年已老,兄多四岁偏强:我已年过半百,而你比我大四岁,正值壮年。
  • 玉堂。满袖惹天香:在高雅的环境中,满袖飘散着芬芳的香气。
  • 凤阁样词章:欣赏高雅的词章。
  • 看采帖题春,椒盘草颂,蓬矢开张:看春天的采帖和草颂,蓬矢也在展开。
  • 金瓯御屏简记,赋钧寿域奏明光:象征长寿的祝福,记录着美好的祝愿。
  • 后十五年再见,伴兄绿野徜徉:期待未来的再聚,会与你在绿野中畅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霞觞”比喻美好的祝愿。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玉堂”、“凤阁”等意象,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岁月的感慨,展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霞觞:象征美好的祝愿和友谊。
  • 玉堂:象征高雅与文化。
  • 风林: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金瓯:长寿与美好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霞觞”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酒杯
    • B. 书籍
    • C. 花卉
  2. 作者在诗中提到自己多少岁?

    • A. 四十
    • B. 五十
    • C. 六十
  3. “伴兄绿野徜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友人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用了清丽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尽管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七十自寿十首 其六 江南曲(二首) 周侯古祠 谢病遣怀 其二 平蕃曲三首 白下春游曲七首 杂诗二章 其二 谢景瞻送蒲石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 其三 次韵答陈用之王奕世袁明复三子和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三框儿的字 名实相符 解洗礼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寒开头的成语 界路 顺人应天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包含修的词语有哪些 粝食粗衣 破国亡宗 皿字底的字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陈公博 一本正经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