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刘琨》

时间: 2025-05-10 08:18:30

诗句

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

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

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18:30

原文展示

刘琨
文天祥 〔宋代〕

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
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
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刘琨的壮烈事迹,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提到中原大地因战乱而四分五裂,刘琨如同一座伟岸的山峰般挺立,支持着晋朝的复兴。他在暗流涌动的时代中,凭借着个人的力量,试图扶持正义与秩序。即使最终英勇牺牲,他的名声依然流传百世,象征着南北战乱中的英勇与忠诚。

注释

  • 荡分崩:形容国家分裂、动荡不安。
  • 壮哉:赞美其伟大、壮观。
  • 刘越石:刘琨,字越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 幽并:指代幽州和并州,古代的地名。
  • 只手扶晋室:形容刘琨独自支撑晋朝的局势。
  • 匹磾:比喻无数的鬼怪与妖邪。
  • 公死百世名:意指刘琨即使死去,名声依然流传千古。
  • 天下分南北:指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典故解析

刘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诗中提到的“扶晋室”是指他为恢复晋朝的努力,反映了那一时期士人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在历史的洪流中,刘琨的事迹成为后人崇敬的楷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焕,号浩然,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积极参与抗元斗争,倡导民族团结,以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在历史的动荡之中,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刘琨》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宋朝面临元朝侵略的危机。文天祥通过刘琨的事迹,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崇敬,激励后人要有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刘琨的赞美,全方位地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形象。诗的开篇“中原荡分崩”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动荡背景,给人以紧迫感。接着用“壮哉刘越石”来引入刘琨的伟大,诗人对他的尊敬溢于言表。通过“连踪起幽并”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刘琨在动乱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试图为国家寻求希望和生机。

“只手扶晋室”更是突显了刘琨的孤独与坚定,他的努力似乎是逆流而行,但如此的坚持反而更显得可贵。紧接着,诗中提到“福华天意乘”,暗示了刘琨所处时代的复杂,既有天意的眷顾,也有历史的残酷。

最后两句“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更是升华了整个主题,强调了刘琨的牺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的必然。刘琨的名字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后人铭记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奋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原荡分崩:指代国家动荡、分裂的局面。
  2. 壮哉刘越石:称赞刘琨的伟大,展现诗人的景仰之情。
  3. 连踪起幽并:描绘刘琨在幽州和并州的活动,说明其行动的广泛与重要性。
  4. 只手扶晋室:强调刘琨的孤独奋斗,表明他的责任感。
  5. 福华天意乘:揭示历史的复杂性,暗示刘琨的努力与命运的交织。
  6. 匹磾生鬼蜮:指代各种阴暗势力,暗喻当时的社会动荡。
  7. 公死百世名:强调刘琨虽死但名声永存。
  8. 天下分南北:总结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呼应开头。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只手扶晋室”形象地表达了刘琨的伟大与孤独。
  2.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3. 夸张:如“公死百世名”,强调了刘琨影响的广泛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刘琨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与勇气。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激励后人铭记忠贞和勇敢的精神,反映出民族团结与奋斗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分崩: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分裂。
  • 壮哉:代表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 扶晋室:象征对国家的拯救与责任感。
  • 百世名: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永恒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刘琨所扶持的晋朝是哪个时期的朝代?

    • A. 西汉
    • B. 南北朝
    • C. 唐朝
    • D. 明朝
  2. 填空题:诗中提到“中原荡分崩”,这反映了当时的_____局面。

  3. 判断题:刘琨的名字在历史上被铭记,诗中提到“公死百世名”是对他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2. 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
    • 同样描绘历史英雄人物的壮丽与悲壮,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对比两首诗,均通过历史人物的壮举展现了个人的英雄主义,但文天祥更多地聚焦于忠诚与牺牲,而王昌龄则侧重于边塞的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文天祥诗文集》
  • 《刘琨传》
  • 《南北朝历史概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乙己春闱谢戴醇士前辈画竹 寄弟 废邱关 柴关岭雪 留侯庙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 里胥 贺新郎 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眸的词语有哪些 倍论 弄眉挤眼 年衰岁暮 見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妙语如珠 捏捏扭扭 扑祭 包含类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十之八九 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脱 留余地 大字旁的字 断梗飘蓬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