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阁辞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7-28 10:31:38

诗句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31:38

原文展示: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精致的阁楼,柱子上贴着沉香木的装饰,门楣上绘有金线的图案。当我回头看到降下的幡旗时,已经看到了稻穗在风中摇曳,仿佛是离别的征兆。

注释:

  • 沉香: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于制作香料和药材。
  • 帖阁柱:在阁楼的柱子上贴上装饰,体现出阁楼的华美。
  • 金缕:用金线编织的装饰,形容门楣的精美。
  • 回首:回过头来,指代人的行为。
  • 降幡:指下垂的幡旗,常有仪式感的意味。
  • :指黍米,这里象征丰收或离别。

典故解析:

  • 黍离离:在古代文学中,黍常与丰收、离别等主题相联系。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号尧舜,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思想。刘禹锡在政治上曾遭贬谪,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

《三阁辞》是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写的。它描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在艰难处境下的坚持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华美的阁楼,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沉香和金缕的使用,表现出一种奢华与精致,营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回首的瞬间却引发了对离别的思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中“降幡”的意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变化,更是心境的象征,隐喻着离别与思念的交织。黍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在美丽景象的背后,感受到的是无奈和失落。这种对比和对立,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沉香帖阁柱:通过沉香木的柱子,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2. 金缕画门楣:金缕的装饰表明了门的贵重和精致,反映出一种富贵的生活状态。
  3. 回首降幡下:转身回望,看到降下的幡,这一动作引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4. 已见黍离离:黍的摇曳让人联想到丰收与离别,暗示着心中涌动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工整,表现出工整的对仗美。
  • 意象:沉香、金缕、降幡、黍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 象征:黍象征着丰收与离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精美环境的描绘与离别情感的对比,探讨了美好生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沉香:象征珍贵与美好。
  • 金缕:象征富贵、奢华。
  • 降幡:象征离别、告别。
  • :象征丰收、希望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降幡”象征什么? A. 丰收
    B. 离别
    C. 安宁
    D. 美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沉香”主要用作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离别的感伤。(对/错)

答案:

  1. B
  2. 香料或装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李白的诗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禹锡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美与离别的对比,深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龙门石楼看伊川 欢物吟 土木偶人 人鬼吟 教子吟 见义吟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诈者吟 思山吟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穿云裂石 硝烟弥漫 病字头的字 轻薄少年 宗学 糹字旁的字 狐群狗党 缕缕 女字旁的字 群情激昂 百喙如一 矛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辽沈战役 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脯 精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