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重读行朝录感赋》

时间: 2025-05-11 19:23:22

诗句

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

三诏人心系,两年王运终。

入闽怀远志,依郑弃前功。

纵有黄苏相,无如历数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3:22

原文展示:

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
三诏人心系,两年王运终。
入闽怀远志,依郑弃前功。
纵有黄苏相,无如历数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的威严和历史的沧桑。高墙之上,天子的气度非凡,早已成就了英明的声望。三次诏令,百姓的心思凝聚在一起,可是经过两年的统治,王朝的运势最终走到了尽头。进入福建,怀有远大的志向,却因依附于郑氏而抛弃了之前的功业。即便有黄、苏这样的贤才辅佐,也无奈于年岁渐渐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注释:

  • 高墙:指王宫的高墙,象征皇权的威严。
  • 天子气:指皇帝的气度和权威。
  • 夙昔:指从前,往昔。
  • 三诏:指三次发布的诏书,象征朝廷对民众的关怀。
  • 王运:王朝的运势或命运。
  • 入闽:进入福建省。
  • 怀远志:怀有远大的志向。
  • 依郑:依赖郑氏,即郑成功,历史上著名的抗清将领。
  • 黄苏:指黄宗羲和苏洵,代表贤才。
  • 历数穷:指历史的沉重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炳垕,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探讨历史变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重读行朝录感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的时期。诗人在反思历史时,感受到王朝的兴衰以及个人理想的无奈,正是这种历史感和现实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墙、天子、诏令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权力中心的威严与历史的变迁。开篇的“高墙天子气”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皇权气息的空间,诗人用“夙昔著英风”来强调历史的辉煌和过去的荣耀。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王朝的运势却在短短两年内急转直下,反映出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这一变化让人深切感受到政治的复杂与不可测。

进入福建的“怀远志”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但在“依郑弃前功”的句子中,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即使有黄、苏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为支撑,最终仍然难以改变历史的轨迹,诗人感叹“历数穷”,表明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历史沉重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墙天子气:描绘皇宫的高耸和皇帝的威仪,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2. 夙昔著英风:回顾过去,强调历史的辉煌,说明皇帝曾经的优秀。
  3. 三诏人心系:三次诏令说明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密切关系。
  4. 两年王运终:尽管有好的开始,王朝的运势却在短时间内走向尽头。
  5. 入闽怀远志:表达诗人心怀远大理想,渴望有所作为。
  6. 依郑弃前功:感叹依附于他人,放弃了之前的成就。
  7. 纵有黄苏相:即使有贤能之士的帮助。
  8. 无如历数穷:最终也无力改变历史的进程。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展现了诗歌的对比和和谐美。
  • 象征:高墙、诏令等物象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变迁。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黄、苏的提及,暗示政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权力的无常、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墙:象征着皇权的稳固与权威。
  • 天子:代表最高统治者,暗示权力的绝对性。
  • 三诏:象征着朝廷对民众的关怀与联系。
  • 黄、苏:代表历史上的贤能之士,象征着智慧与才华。
  • :地理上的象征,代表了历史变迁下的个人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墙”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隐私
    • B. 皇权的威严
    • C. 自然的高峰
    • D. 文化的传承
  2. 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A. 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 B.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C. 对王朝兴衰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赞美
  3. “入闽怀远志”中的“远志”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风景
    • B.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C. 远离家乡
    • D. 远古的历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黄炳垕《重读行朝录感赋》:前者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怀,后者则聚焦于历史的反思和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炳垕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枝·前有别杨柳枝 种柳三咏 其一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自喜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有感三首 浪淘沙·海底飞尘终有日 咏所乐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落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龠字旁的字 一孔不达 富强康乐 户字头的字 配音 十字旁的字 花烛红妆 旡字旁的字 击其不意 治兵以信 委重 号天 驴唇马觜 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唇揭齿寒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