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3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32:30
千秋北固旧知名,
想见禅房掩昼扃。
坐上休论失匕箸,
定中那复骇雷霆。
图书遮榻青灯暗,
钟鼓喧江白浪腥。
天外楼台近浮玉,
与谁飞锡过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景致和对往昔的思念。北固山在千秋前以其名声显赫,想必能想见那禅房的门在白昼时分紧闭着。我在这里坐着,不想再谈失去的匕首和筷子,心中却仍然感到如雷霆般的震撼。书籍在暗淡的青灯下覆盖着桌子,钟声和鼓声在江面上喧嚣,白色的浪花带着腥味。天边的楼台仿佛近在眼前,像浮动的玉石,不知与谁一起飞去南方。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一个安静的午后,诗人怀念过去的岁月,探讨生命的无常和内心的平静。诗中通过北固山的描绘,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
在《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中的第一首,吴则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心灵安宁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到“千秋北固旧知名”,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北固山作为文化象征的存在,引发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接着提到的“禅房掩昼扃”,暗示了一种宁静和隐秘的氛围,令人联想到内心的平静与对禅意的向往。
诗中“坐上休论失匕箸,定中那复骇雷霆”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超然态度。匕首和筷子的失落,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失误和无常,而“骇雷霆”则反映出内心的震撼与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意象如“图书遮榻青灯暗”和“钟鼓喧江白浪腥”,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喧闹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却又略显沉重的场景。最后两句“天外楼台近浮玉,与谁飞锡过南”,不仅描绘了美好的理想境界,也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固山的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交融,传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禅意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
北固山代表了什么?
A. 生活的琐碎
B. 历史的厚重
C. 个人的失落
答案:B
“匕箸”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知识的追求
B. 生活的琐碎
C. 心灵的宁静
答案:B
诗中“与谁飞锡过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生活的压力
B. 理想与归属感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B
吴则礼《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与苏轼《赤壁赋》
两首诗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但吴则礼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苏轼则显得更加豪放与洒脱,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 其一》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