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56
送傅与砺佐使安南
宋沂 〔元代〕
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
瑶池天阔龙光漏,铜柱云低蜃气收。
陆贾独能持节往,终军因得弃繻留。
幕中为惜悬河辩,毛遂归来坐上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傅与砺出使安南的送别之情。皇帝在位三年,颁布了新的历法,使者万里奔赴交州。瑶池的天空辽阔,龙光透出,铜柱上云层低垂,蜃气渐渐消散。陆贾是唯一一个能够持节出行的人,终军则因为不舍得离开而留下。幕中惜别的人们,为了珍惜那悬河上的辩论,毛遂归来后高坐于上,显得格外自信。
宋沂,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历史典故的熟悉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物及人情,常带有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朝廷派遣使者出使的情况,表现了对外交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使者的期望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出使安南的傅与砺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皇帝的决策与使者的远行,传达出一种庄严和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瑶池和铜柱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又辽阔的自然景象,与出使的使命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气氛。
陆贾与终军的提及,使得诗歌具有了历史的厚度和人文的关怀。陆贾的持节出行,象征着忠诚与责任,而终军的留守则体现了对家国的眷恋和不舍之情。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毛遂的自信归来,暗示了对使者成功的期许,并以此鼓舞士气,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整首诗围绕出使安南的主题,展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对友人的祝福,情感真挚,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瑶池”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