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7: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7:33:51
赠万生下第还吴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万生的关心与惋惜。虽然才华出众,但却屡遭不遇,难以施展抱负。春天即将结束,诗人站在灞陵,心中默默思念旧友,感到孤独。在为客人白头的岁月中,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简单的布衣,心中不免感到忧伤。即使莼羹(莼菜的羹汤)让人怀念,却也羞愧于自己没有给予更好的款待,急忙关上了柴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对友人的关怀与怀念。
创作背景:
在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因未能中第而感到失落。郎士元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朋友万生的同情与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关切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以“直道多不偶”开篇,明确指出了美才难得的事实,既是对万生的安慰,也是对命运的不满。接下来“灞陵春欲暮”一句,以春天的将尽来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站在灞陵,面临春天的结束,心中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这两句则通过朴素的生活景象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与境遇。他虽有才华,但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和对朋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则将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莼羹虽是家常美食,却也暗示了对友人未能好好款待的惭愧之情。关上柴扉的动作,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自责,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命运的无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美才应息机”是什么意思?
A. 才华横溢
B. 应该得到机会
C. 生活艰辛
答案:B
“灞陵春欲暮”中“春”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生命的短暂
C. 友谊
答案:B
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自责
C. 骄傲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