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城头晓步二首》

时间: 2025-04-26 20:40:02

诗句

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

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0:02

原文展示

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
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后的古城景象,荒凉而寂静。人们的足迹刚刚走过一条小径,竹影在午日的阳光下摇曳,而草根上依然残留着昨夜的霜痕。

注释

  • 古城:指历史悠久的城池,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秋后:秋季过后,通常给人一种萧瑟、凋零的感觉。
  • 不胜荒:形容荒凉得令人难以忍受。
  • 人迹新行:指刚刚有人走过的足迹,显示出这片荒凉之地并非完全无人问津。
  • 一迳长:形容小路延绵绵延,给人一种孤寂的感受。
  • 竹影:竹子的影子,描绘出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 犹有夜来霜:草根上依然留有昨夜的霜,增添了秋天的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蕴含哲理,尤其擅长写田园诗。

创作背景

《城头晓步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在游历古城时,目睹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美丽,因而发出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城秋后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情感。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古老的城墙、荒凉的小径、摇曳的竹影以及沾有霜露的草根,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全诗的前两句“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直接点出主题,古城的荒凉与人迹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后两句“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则通过对光影和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细节。特别是“草根犹有夜来霜”,不仅传达出秋天的寒意,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短暂,读者仿佛能听到竹影摇曳的声音,感受到秋日凉风袭来的冷意。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情怀,也引发对历史与生命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城秋後不胜荒:描绘古城在秋季后显得荒凉,令人感到凄清。
  • 人迹新行一迳长:刚有人走过的小路,暗示人们的活动给荒凉的环境带来了一丝生气。
  • 竹影巳摇将午日:竹影在阳光下摇曳,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 草根犹有夜来霜:草根上残留的霜迹,体现出秋日的寒冷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人迹新行”和“草根犹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影、草根等意象传达出秋天的孤寂与生命的脆弱。
  • 比喻:用“竹影”与“草根”的描写,隐喻了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无情的哀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沧桑。
  • 竹影:象征生命的柔韧与静谧。
  • 草根: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城”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城市
    • B. 历史悠久的城池
    • C. 现代的建筑
  2. “草根犹有夜来霜”中“夜来霜”指的是什么?

    • A. 昨夜的霜冻
    • B. 白天的阳光
    • C. 秋天的雨水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考
    • C.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春望》与《城头晓步二首》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沧桑,但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沉重感,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更加宁静和内省。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词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赤壁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秋夕 遣怀 寄扬州韩绰判官 金谷园 赠别二首 赠别 江南逢李龟年 为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马金刀 黍字旁的字 连判 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下焦 見字旁的字 战不旋踵 口字旁的字 详致 严刑峻法 立字旁的字 指东话西 蹑影潜踪 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洪飙 言之过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