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4: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4:50:55
平城下
作者: 李贺 〔唐代〕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白空,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短笛,烟雾湿昼龙。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
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守卫平城的士兵心中对明月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手中没有宝剑,只有孤独的等待。海风吹来,令人感到凄凉。远方的天空中,隐约可见汉朝的旗帜在飘扬。帐篷里传来短笛的声音,烟雾笼罩下的白昼显得格外湿重。黄昏时分,士兵们在城上依稀望向城下,风卷起枯草,城中传来瘦马的嘶鸣。士兵问筑城的官吏,离边关还有几千里,只感到愁苦,唯恐自己的尸体无法归乡,不惜为国而死。
作者介绍:李贺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悲壮的情感为主,语言华美而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边疆战事频繁,士兵们常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士兵心理。
李贺的《平城下》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边塞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士兵在艰难环境中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以“饥寒平城下”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困苦的境地。士兵在寒冷的夜晚,守护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的无奈。
“别剑无玉花”一句,表现了士兵失去武器和荣光的悲惨处境,海风的吹拂更是将士兵的孤独感加深。诗中提到的“汉旗红”,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描绘,更是对士兵心中那份对荣誉和故国的向往。短笛的声音在青帐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士兵心中的愁苦与孤独。
最后几句,士兵对筑城官吏的询问,反映出他对未来的无助感和对归乡的渴望。“惟愁裹尸归”,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士兵宁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家乡的深情牵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士兵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饥寒平城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自豪
“惟愁裹尸归”中“裹尸”意为:
A) 归乡
B) 死亡
C) 荣耀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战争与思乡
C)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贺的《平城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边塞诗,但李贺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现,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的结合。两首诗赋予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