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诉衷情令 咏闲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04:29:24

诗句

闲中一卷圣贤书。

耽玩意□□。

潜心要游阃奥,须是下功夫。

今何异,古何殊。

本同途。

若明性理,一点灵台,万事都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9:24

原文展示:

闲中一卷圣贤书。耽玩意。潜心要游阃奥,须是下功夫。今何异,古何殊。本同途。若明性理,一点灵台,万事都无。

白话文翻译:

在悠闲的时光里,翻阅一本圣贤的书籍,沉迷于其中。若想深入理解其中的奥义,必须付出努力。如今的我与古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所走的道路都是相同的。如果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心灵的明净便能使一切烦恼消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中:指在闲暇时光中。
  • 圣贤书:指古代圣人和贤人的著作。
  • 阃奥:指深奥的道理或学问。
  • 功夫:指努力和心思。
  • 性理:指事物的本质和道理。
  • 灵台:指人的心灵或内心的明净。

典故解析:

  • 圣贤书:引用了儒家经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明性理:强调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这与道家、佛家思想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道理的探讨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哲理的追求与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闲适的环境中,作者通过阅读古书反思人生,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的深度。宋代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时代,诗人们普遍关注心灵的修养和智慧的积累。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令 咏闲十首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以“闲中一卷圣贤书”开头,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告诉读者,只有在闲暇中才能得以真正的思考与领悟。接下来,诗人强调了“潜心要游阃奥”,提示读者,若想真正理解深奥的道理,就必须付出心力,这种态度是值得赞赏的。

“今何异,古何殊”一句,诗人自问自答,强调古今智慧的传承与相似性,揭示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共同目标。在最后,诗人将“明性理”提升至了哲学的高度,认为只要能够明了本质,烦恼便无从而生。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与智慧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中一卷圣贤书:在悠闲的时光中,读一本古代圣人的书。
  2. 耽玩意:在书中沉迷,享受阅读的乐趣。
  3. 潜心要游阃奥,须是下功夫:若想深入理解书中的深奥道理,必须付出努力。
  4. 今何异,古何殊:如今我与古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5. 本同途:我们追求的道路是相同的。
  6. 若明性理,一点灵台,万事都无:如果能明白事物的本质,内心的明净便能让一切烦恼消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今何异,古何殊”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心灵比喻为“灵台”,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明净与智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古书的学习,领悟人生的哲理,强调努力与明理的重要性。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鼓励人们在闲暇中反思自我,追求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贤书:象征智慧与知识,代表古代文化的传承。
  • 灵台:象征心灵的明净,代表内心的修养和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贤书”指的是: A. 小说 B. 古代哲学经典 C. 诗歌

  2. 作者认为理解深奥道理需要: A. 休息 B. 付出努力 C. 依赖他人

  3.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享乐 B. 努力与明理 C. 忘记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比较张抡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都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张抡更注重知识的探求,而陶渊明则偏向于田园生活的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选读》
  • 《中国哲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乐府君挽诗 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 满江红(次韵黄叙州□□) 和李参政正旦闻边报 满江红·物象芸芸 任宜人挽诗 送李蒲江归简池用高荣州韵 木兰花慢(孙靖州应龙生日八月八日) 李提刑李参政再和招鹤诗再用韵以谢 朝中措(和刘左史光祖人日游南山追和去春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破卵倾巢 州伯 象牙之塔 千变万轸 惊魂动魄 黹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四字头的字 里字旁的字 水澒 口呆目瞪 仅容旋马 湩乳 美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