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07
卓午从它火伞张,先生别有睡为乡。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
在这炎热的午后,火伞(阳光)高悬,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乡愁。竹床的两头都显得凉意十足,翻动的瓦枕让四周也感到一阵清凉。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火伞”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阳光形象,表达了酷热的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直观描写。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初秋,正值气候转凉之际,诗人借此描绘了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感受,反映了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初秋的午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乡土的思念。开头的“卓午从它火伞张”生动地描绘了午后阳光的强烈,仿佛火焰般的热度让人心生烦闷,而“先生别有睡为乡”则通过情感的转折,将炎热的外部环境与内心的乡愁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向往。后两句“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凉,营造出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卓午从它火伞张”中的“火伞”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竹床”有什么特点?
整首诗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