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3: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3:40:22
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
寻常惟看东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
微躯之外无长物,寒暑一裘兼一帽。
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
身轻自笑可驾鹤,眼明岂止堪窥豹。
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
此意于今觉更深,静倚南风听蝉噪。
我在眉庵过了四十年,却从未听闻什么道理。偶尔对世事也无所好。
日常只是看看东家的竹子,数着十年却依旧没有到达。
身外之物极少,只有一件衣裳和一顶帽子。
我的妻儿常常叹息生活拮据,不仅没有烟火气,也没有灶台。
我身轻自笑能够驾鹤而去,眼明岂止能看到豹的影子。
对人情世故我看得透彻,洁白之人不如污浊的恭敬胜过傲慢。
即使有瑕疵可指也未必是辱骂,没有善行也不值得称赞,方才进入微妙之境。
今天的这些感悟更加深刻,静静倚着南风听蝉鸣。
杨基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的独立思考为主题。
《闻蝉》创作于杨基心境成熟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社会的独立见解。他在简朴的生活中找到了哲理,对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理解。
《闻蝉》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作品。诗中,杨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与无所欲求,展现了他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雨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平和态度。诗的开头便指出自己对道理的缺乏,表现出一种谦虚和自省的精神。
诗中对生活的描绘,特别是“微躯之外无长物”,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朴的智慧。杨基的生活虽贫乏,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后面几句中,他对人情世故的透彻理解,以及对恭敬与傲慢的看法,显示了他对人性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一句“静倚南风听蝉噪”,更是将整个诗的意境提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蝉鸣象征着生命的声音,也是一种传达自然的平和与安宁。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智慧。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与对世事的看淡。诗人通过对生活境遇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世俗的纷扰,他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重塑。
诗人生活的地方被称为?
A. 眉庵
B. 竹林
C. 南风
诗中提到的生活物品是?
A. 两件衣服
B. 一裘一帽
C. 一张桌子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愤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