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48:38
逻卒去不返,行人愁未回。
正须犀作甲,毋用玉为杯。
清泪寻常落,丹心早晚灰。
交仍期管鲍,书或似邹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愁和对友谊的渴望。逻卒虽已离去,却再也无法回到身边,行人也因未归而感到忧愁。正如战士需要犀角制成的铠甲,不必用玉器来做酒杯。清泪常常流下,心中的赤诚终究会化为灰烬。虽然交情仍期望如管仲与鲍叔般深厚,但书信的往来却似邹忌与枚乘那样稀少而难得。
杨基(约1505-1558),字子云,号澄虚,明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秋斋杂赋》是杨基在秋季的某个寂静时刻写成,表达了他对离别和友谊的深刻思考。此时正值明代中期,社会动荡,士人心中常有忧虑和失落,因此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具有共鸣。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体,语言简练却情感深厚。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忧愁。后两句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反思与对友谊的期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清泪寻常落,丹心早晚灰”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情感消逝的无奈与哀伤。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更显情感的厚重,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使读者能更深地感受到诗人在友情与孤独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哀伤,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逻卒”指的是:
A. 战士
B. 学者
C. 商人
D. 官员
“清泪寻常落”中“清泪”主要表达的是:
A. 欢喜
B. 悲伤
C. 愤怒
D. 厌倦
诗中提到的“管鲍”象征:
A. 奢华的生活
B. 深厚的友情
C. 失去的财富
D. 孤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