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1:19
劭农三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朝廷差下劝农官,同向郊原点检看。
场圃事兴把扒穴,田畴功毕桔槔残。
上租郎主丘丘定,输米官司粒料乾。
虽是太平今有象,愿陈七月述艰难。
朝廷派出劝农的官员,大家一起去郊外巡查。
农场的事务兴旺,大家忙着挖掘种子,
田地的工作完成,只有桔槔(用于抽水的工具)还残留在田畴。
上面的租赋以及地主的利益已经明确,
向官府上交的米粒也已经干枯。
虽然今天是太平盛世,但我希望能在七月时述说这一年的艰难。
吴潜,宋代诗人,以擅长写农事诗和抒发对农民生活的关怀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的辛劳,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中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尽管表面上是太平盛世,但实际上农民仍面临诸多困难,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劭农三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诗的开头提到朝廷派官员劝农,似乎是在强调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但是随着诗意的深入,逐渐显露出农民的艰辛。诗中提到的“桔槔残”不仅仅是农具的闲置,更是对农田耕作后果的隐喻,暗示着丰收的希望与现实的失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租赋和土地关系的描述,表现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尽管是“太平”,但“粒料乾”的形象却深刻揭示了农民在交租后生活的窘迫。吴潜在诗中采用了对比手法,既描绘了农田的繁忙,又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使得整首诗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透出一丝沉重的感伤。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农民的辛劳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揭示了农民在太平盛世下的困境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况,还蕴含着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劭农三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桔槔”是什么用途的工具?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这些作品与吴潜的《劭农三首》有着相似的主题,皆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