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40:32
得赵昌甫寄予及子遹诗
去国双蓬鬓,还山一鹿车。
壮惭稽古浅,老悔养生疏。
俗态慵开眼,高吟独起予。
青灯对余子,并为问何如。
我离开家乡,鬓发已如蓬松的草,
而如今回到山中,只有一辆鹿车。
壮年时惭愧于对古人研究的肤浅,
年老时又悔恨于养生的疏懒。
世俗的态度让我懒得睁眼,
高声吟唱,独自起身。
在青灯下对着我的儿子,
不禁问你觉得如何呢?
“稽古”意指对古人典籍的研究,陆游在诗中自谦,表达了对自己学识的惭愧。古人常以青灯独坐夜读自励,诗中描绘出这种读书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后辈的寄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闲云野鹤,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遭失利,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但他始终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情怀的诗篇。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学术的深刻反思之时。他在离开故乡后,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感悟与对后辈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陆游对人生、学术和家庭的思考。开头的“去国双蓬鬓”,即刻传达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年华已逝的感叹。后面的“壮惭稽古浅,老悔养生疏”则揭示了他对自身学识的自省,既有对年轻时的自责,也有对老年时的懊悔。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自己的批判,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表现出陆游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接下来的“俗态慵开眼,高吟独起予”描绘了诗人在世俗压力下的挣扎和孤独。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吟唱精神,体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最后一句“青灯对余子,并为问何如”,则是对儿子寄予的希望与期许,体现出他对后代的关怀和对理想的传递。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后代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陆游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总结,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责任,体现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庭的关爱。
“双蓬鬓”指的是什么?
A. 头发杂乱
B. 年轻
C. 家乡
D. 学问
“青灯对余子”中的“青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学习
C. 自然
D. 亲情
陆游在诗中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思?
A. 年轻时的骄傲
B. 学识的肤浅与养生的疏忽
C. 对家庭的冷漠
D. 对国家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