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峨眉县晓发次韵》

时间: 2025-07-12 20:32:25

诗句

渡水蓝舆稳,穿林草径微。

胜游方外得,乐事世间稀。

风过欹僧笠,云来挂道衣。

山林应待久,好去莫相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32:25

原文展示: 渡水蓝舆稳,穿林草径微。 胜游方外得,乐事世间稀。 风过欹僧笠,云来挂道衣。 山林应待久,好去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乘坐着平稳的蓝色轿子渡过水面,穿过林间微窄的草径。 在尘世之外获得如此美妙的游览,这样的乐事在世间是稀有的。 风吹过时,僧人的斗笠微微倾斜,云朵飘来,仿佛挂在了道士的衣袍上。 山林应该已经等待了很久,现在正是离去的好时机,不要违背了它们的期待。

注释:

  • 蓝舆:指蓝色的轿子。
  • 方外:指尘世之外,常用来形容超脱世俗的地方。
  • 欹:倾斜。
  • 道衣:道士的衣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逊志,因避明成祖讳,改号为正学,世称正学先生。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县清晨出发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方孝孺在峨眉县清晨出发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清晨出发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两句通过对“蓝舆”和“草径”的描述,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舒适。中间两句用“风过欹僧笠,云来挂道衣”的生动意象,传达了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和对离去的期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渡水蓝舆稳,穿林草径微。——描述了乘坐平稳的蓝色轿子渡过水面,穿过林间微窄的草径,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舒适。
  2. 胜游方外得,乐事世间稀。——表达了在尘世之外获得如此美妙的游览,这样的乐事在世间是稀有的,体现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3. 风过欹僧笠,云来挂道衣。——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4. 山林应待久,好去莫相违。——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和对离去的期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来挂道衣”,将云朵比作挂在道士衣袍上的装饰,形象生动。
  • 拟人:如“山林应待久”,赋予山林以人的情感和期待,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蓝舆:象征着旅途的宁静与舒适。
  • 草径: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幽静。
  • 僧笠: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道衣: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蓝舆”指的是什么? A. 蓝色的轿子 B. 蓝色的马车 C. 蓝色的船 答案:A

  2. 诗中“方外”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A. 尘世之外 B. 方向之外 C. 方法之外 答案:A

  3. 诗中“风过欹僧笠,云来挂道衣”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方孝孺的《峨眉县晓发次韵》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宁静与超脱,而方孝孺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方孝孺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王维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杂咏 夏日幽居 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晚至新塘 赠老鸡 花时遍游诸家园 雨夜 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以诗记之 自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胥之哭 黍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酗讼 榆木脑壳 谷字旁的字 堰塘 包含漓的成语 淅溜淅冽 足字旁的字 砺带河山 接济 龙胡之痛 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发奋图强 心开意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