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家园即事十三首》

时间: 2025-07-12 10:13:42

诗句

千岩万壑自秋春,静处观山能几人。

叠得假山人竞看,世间宜假不宜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13:42

原文展示:

家园即事十三首
作者: 郑清之

千岩万壑自秋春,
静处观山能几人。
叠得假山人竞看,
世间宜假不宜真。

白话文翻译:

千山万壑在春秋之间,
在安静的地方观赏山景的人有多少呢?
假山叠造得如此精致,人们争相观看,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假象更受欢迎,而不是现实的真相。

注释:

  •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和山谷众多,气势磅礴。
  • 静处:安静的地方。
  • 观山:观看山景。
  • 叠得假山:指人工造的假山,形状多样。
  • 世间宜假不宜真:在这个世上,似乎虚假的东西更受欢迎,而真实的事物却不被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清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山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家园即事十三首》创作于作者生活的时代,正值宋代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兴盛。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们追逐虚假事物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千岩万壑”开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雄浑的视觉冲击。诗人在安静的地方观察山景,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静谧与思考。在这个喧嚣的世间,能够静心观赏山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这让人感到一种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假山的叠造,这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事实上,假山虽是虚构的,却能吸引众多人前来观看,这与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世间宜假不宜真”更是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人们更倾向于追逐表面现象,而忽视了真正的内在价值。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表象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岩万壑自秋春:四季交替间,山川依旧,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2. 静处观山能几人:在这样的美景中,能够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的人是多么少。
  3. 叠得假山人竞看:人们对于人工假山的热衷,反映出一种对虚假美的追逐。
  4. 世间宜假不宜真:强调了现实中人们的心理倾向,偏爱表面的虚假而非真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千岩万壑”与“假山人竞看”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对比效果。
  • 比喻:将假山比作人们追求的虚假,反映了社会现实。
  • 意象:山、水、假山等意象构成了诗的主要景观,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造景观,反映出人们对真与假的追求。诗人对虚假美的批判与对真实的向往,深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固与真实。
  • :象征着深邃与神秘。
  • 假山:象征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但却是虚伪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千岩万壑”指的是: A. 人工假山
    B. 自然的山川
    C. 江河湖泊
    D. 城市建筑

  2.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__的批判。

  3. 判断题:诗人认为现实的事物比虚构的事物更受欢迎。 (对/错)

答案:

  1. B
  2. 虚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清之的《家园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郑清之更侧重于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清之研究》

相关查询

开元寺东池早春 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员外 过裴令公宅二绝句 赠杓直 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晚望 思子台有感二首 除夜 题李十一东亭 问皇甫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凤捞龙 韋字旁的字 包含纹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飞开头的成语 能伸能屈 臼字旁的字 包含侠的词语有哪些 兔走鹘落 韦字旁的字 顺水鱼 燕石妄珍 德被四方 斫垩手 四字头的字 疟子 蕃华 拔本塞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