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2:43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洛人皆种花,花发有时阑。
君家独种玉,种玉产琅玕。
子弟守家法,名声耸朝端。
岁时归拜庆,闾里亦相欢。
西台有道气,自少服灵丸。
春酒养眉寿,童颜如渥丹。
清谈不倦客,妙思喜挥翰。
壮也已吏隐,兴馀方挂冠。
临风想高谊,怀禄愧盘桓。
洛阳的人们都种花,花开的时候却常常受阻。
唯独你家种的是玉,种玉能结出美丽的琅玕珠。
你的子弟遵守家规,声名在朝廷中高耸入云。
每年节日时回家拜年,乡邻们也都聚在一起欢庆。
西台有道的气息,自幼便服用灵丹。
春天的美酒使眉目愈加长寿,童颜犹如鲜艳的丹霞。
清谈不知疲倦的客人,妙思频频挥毫而出。
壮年已退隐,兴致余存方才挂冠。
临风想起高洁的情谊,怀才不遇却感到愧疚。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描写人生哲理、乡土风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欧阳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贺。洛阳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的生活和家族的成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诗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洛阳人种花的描写,隐喻了世俗的繁华与流行,反衬出友人家中独特的“种玉”之举,象征了高洁和珍贵的品德。诗人赞美友人子弟的守法和声名,体现了他对传统家族价值观的认同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友人生活的祝福,也透露出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思考。特别是后半部分,谈及清谈与隐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透过对道教气息的描绘,反映出对长生与精神世界的向往。结尾的“怀禄愧盘桓”,更是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和自省,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洛人皆种花,花发有时阑。
洛阳人都喜欢种花,但花开的时候往往受阻,反映了世俗的繁忙与短暂。
君家独种玉,种玉产琅玕。
你的家庭独特地种植美玉,象征着高贵与珍稀,表明友人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
子弟守家法,名声耸朝端。
你的子弟遵循家规,声名显赫,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家庭的荣耀。
岁时归拜庆,闾里亦相欢。
每年的节日时回家团圆,乡邻们也一同欢庆,体现了家庭和谐与社会关系的融洽。
西台有道气,自少服灵丸。
西台象征道教的文化,暗示着友人自幼便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春酒养眉寿,童颜如渥丹。
春天的美酒使人长寿,面容如鲜艳的丹霞,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年华的追忆。
清谈不倦客,妙思喜挥翰。
清谈而不知疲倦的客人,思维活跃,令人愉悦,描绘了高雅的文化氛围。
壮也已吏隐,兴馀方挂冠。
年轻时已辞官隐居,现有余兴,表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
临风想高谊,怀禄愧盘桓。
面对清风,思念高洁的友谊,内心却因未能施展才华而感到愧疚,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隐逸生活的不安与自省。诗中通过描绘高尚的品质和家庭的和谐,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欧阳修的《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主要描绘了什么?
“种玉”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丸”指的是?
答案:1. A;2. B;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