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3:15
客里书事
作者: 熊鉌 〔宋代〕
西风凉信入虚檐,
絺绤微单已戒严。
乡梦不随秋夜永,
客愁偏向雨声添。
清高鸣雁低云海,
漂泊流萤傍竹帘。
搔首寒灯楼舍悄,
行藏自晓不须占。
这首诗的意思是:
西风送来凉意,透过空旷的屋檐,
轻薄的衣物已经换上,心中已有戒备。
乡愁的梦境在这漫长的秋夜中无法随意消散,
而作为客人的我,愁绪却因雨声而加重。
高飞的雁鸣在低空的云海中回荡,
漂泊的萤火虫在竹帘旁徘徊。
我在寒冷的灯下,静静地搔首思索,
自己的行踪与隐匿之处,天亮时自会明了,不必去占卜。
作者介绍:
熊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典雅。他的诗歌不仅关注自然景观,还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客里书事》写于诗人远离故乡的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状态的感慨。此时正值秋季,西风送来凉意,正是思乡情切之时。
《客里书事》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两句“西风凉信入虚檐,絺绤微单已戒严”以凉风和薄衣引入,营造出一种凛冽的秋意。凉意不仅是天气的变化,更象征着心境的转变。
接下来的“乡梦不随秋夜永,客愁偏向雨声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乡愁在漫长的秋夜中愈发显得沉重,尤其是伴随着雨声,更加激起了内心的思念之情。高飞的雁鸣与漂泊的流萤则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孤独与离别的情绪。
在诗的尾声,诗人搔首思索,面对寒灯孤寂的楼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省。最后一句“行藏自晓不须占”则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淡然态度,既有对命运的接受,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与漂泊的主题展开,通过对秋夜的描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乡梦不随秋夜永”中的“乡梦”指的是什么?
诗中“搔首寒灯楼舍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客里书事》更侧重于内心的思索和愁苦,而《月下独酌》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情绪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