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5:17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适》
作者:宋之问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
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
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
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
晨拂鸟路行,暮投人烟宿。
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
石髓非一岩,药苗乃万族。
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
西见商山芝,南到楚乡竹。
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
清晨,我登上歇马岭,远望伏牛山。
它孤立在众峰之中,蕴藏着蓬勃的生机。
太和山同样巍峨,石扇横在眼前,瞬间闪烁。
细小的山岑互相倚靠,浮动的山巅竞相奔涌。
白云遥遥地飘入怀中,青烟近乎可握。
我徒然寻觅灵异的踪迹,四下环顾,心情愉悦。
清晨鸟儿在路上飞行,傍晚则投宿于人烟处。
远方的稻田愈加秀美,栗子和芋头在秋天新鲜成熟。
石髓并非只有一座山岩,药草却属于万千族群。
在云雨之间穿行,绕着水木而行。
西方可以看到商山的灵芝,南方到达楚乡的竹林。
楚竹幽深而静谧,半掩于枫香林中。
我在清潭边高歌,寄托着我对桃源的向往。
宋之问(约649年-约713年),字季明,号少游,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与王维、李白并称。宋之问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寄情山水。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在游览陆浑南山时写下此诗,回信给李舍人,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不仅描绘了优美的风景,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这首诗以“晨登歇马岭”开篇,展现出作者在清晨亲近自然的心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山的壮丽与秀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珍惜。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结合了山、水、云、田的元素,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丽的画面。
诗中“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一句,不仅描绘了山的雄伟气势,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仿佛群山都在呼吸。接下来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山石、云雾、稻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从“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探索与向往,表现出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而最后的“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可以说是一首清新脱俗、意蕴深远的山水诗。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南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对清新生活的向往。
诗中“晨登歇马岭”表明了什么时间的活动?
A. 清晨
B. 傍晚
C. 正午
D. 夜晚
诗中提到的“粳稻”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丰收
C. 干旱
D. 荒芜
“青霭近可掬”中的“可掬”意为?
A. 可以抓住
B. 可以放弃
C. 可以飞走
D. 可以丢弃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描写自然时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的差异,丰富了对山水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