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4
拱揖五华,照影同川,镜中翠鬟。
倩月蟾梳就,流苏宝髻,黛蠃点出,菩萨双鬘。
悄立亭亭风雾里,似骖凤飘摇秦女仙。
新霁后,对花明柳媚,凝睐嫣然。
婵娟。窈冥洞天。
想披云帝所,霞翍星钿。
更带荔牵萝,宜颦宜笑,晨膏夕沐,和雨和烟。
洛水凌波罗袜冷,定微步春风锵佩环。
吹缥缈,寄遥情万叠,白石青莲。
这首诗描写了五华山的美景,像镜子一样映照出翠绿色的女子头饰。皎洁的月亮下,女子如同被月光梳理的头发,流苏的发髻,黛色的妆容,犹如菩萨的双鬟。她在风雾中悄然伫立,仿佛是一位飘摇如凤的仙女。新雨过后,花明柳媚,娇艳的容颜引人凝视。
那婵娟的女子,似乎在洞天之中,想象着披上云帝的衣袍,霞光和星光装点着她的头发。她更是带着荔枝藤蔓,既可微笑又可皱眉,晨光和晚霞滋润着她,和着雨雾轻烟。
洛水边,轻盈的罗袜在水中显得格外寒冷,轻巧的步伐在春风中,佩环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这缥缈的景象中,寄托着遥远情思,犹如白石青莲,浮现出无尽的情感。
周岸登,清代诗人,其诗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女性美,常以柔美的笔触表现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春色的热爱与对美好女性形象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与女性美的崇尚。
这首《洞庭春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春天美景,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诗人在开篇通过“拱揖五华”引入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五华山的美景与女子的装扮相映成趣,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这位女子的优雅而欢呼。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将女子与月亮、流苏、黛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气质。诗中“悄立亭亭风雾里”一句,更是将女子的姿态与周围环境融合,带来了一种飘渺的仙气,仿佛她是风中的精灵。
新霁后的春景,“对花明柳媚”更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愉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人物的优雅,展现了诗人在情感与审美上的双重追求。结尾的“寄遥情万叠,白石青莲”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女性之美,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反映出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倩月蟾”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皎洁的月亮
C. 浪漫的夜晚
“悄立亭亭风雾里”所描绘的意象是:
A. 风的柔和
B. 女子的优雅
C. 自然的宁静
“白石青莲”象征着:
A. 清新自然
B. 美好的情感
C. 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