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9: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36:57
原文展示:
九月十四夕梦中作 其一 蒋士铨 〔清代〕
屋偏藏老树,衣湿散归云。 水气乘闲出,山身向晚分。 年丰农事足,客到犬声闻。 便借茅堂宿,无因识隐君。
白话文翻译:
屋子旁边藏着一棵老树,衣服湿润是因为云雾散去。 水汽趁着闲暇时冒出,山的轮廓在傍晚时分变得分明。 年成丰收,农事充足,客人到来时,狗的叫声可以听到。 便借宿在这茅草屋中,却无缘认识那位隐居的君子。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梅村,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蒋士铨在梦中创作的,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屋偏藏老树”和“衣湿散归云”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便借茅堂宿,无因识隐君”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衣湿散归云”中的“衣湿”比喻什么? A. 云雾的湿润 B. 雨水的湿润 C. 露水的湿润 D. 霜的湿润
诗中“便借茅堂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诗中“无因识隐君”中的“隐君”象征着什么? A. 隐逸和高洁 B. 繁华和热闹 C. 简朴和宁静 D. 都市和现代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