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8:04
《临江仙》
见了教人情惨切,回头别觅真修。
逢师悲愿话根由。
远离苦海,亲得涅盘舟。
跳出火宅三界外,四衢露地白牛。
随身不在外边求。
无牵无缆,步步达清幽。
这首词表达了对人世间苦难的感慨,回过头来不再追求虚假的修行。与师长谈及悲愿,探讨修行的根本缘由。希望能远离苦海,亲自获得涅槃的舟船。跳出火宅,超脱三界,抵达四通八达的白牛之地。真正的修行不在外求,而在于内心的平静,无牵无挂,步步走向清幽之境。
作者介绍:山主,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道教和禅宗思想为背景,作品多体现对人生、宇宙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词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开头通过对“惨切”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人们对生活苦难的深刻体会。随后转向寻求“真修”的思考,突显出人们在面对痛苦时所做出的反思与选择。作者通过与师长的交流,探讨了修行的真正意义,强调了内心的修炼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采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如“苦海”“涅盘舟”“火宅”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跳出火宅、远离苦海的意象,表现了修行者对世俗烦恼的超越,渴望达到一种清净、自由的境界。最后一句“无牵无缆,步步达清幽”更是道出了修行者的理想,这种无所羁绊的状态,正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探讨真正的修行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修行者应超越世俗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解脱与清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苦海”比喻什么?
A. 快乐的生活
B. 世间的痛苦
C. 自然的美景
“无牵无缆”表达了什么样的修行状态?
A. 受外界影响
B. 内心的自在
C. 努力追求物质
诗中提到的“涅盘舟”象征什么?
A. 痛苦的生活
B. 解脱与安宁
C. 虚假的修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临江仙》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前者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解脱,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在情感基调上,山主的作品更为沉静而内省,而李白的作品则显得豪放而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