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和李参政)》

时间: 2025-05-08 16:06:17

诗句

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

传观弓力异常钧。

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

啄残楼老付谁论。

谩要睡馀支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6:06:17

原文展示:

西江月(和李参政)
作者: 叶适 〔宋代〕

识贯事中枢纽,
笔开象外精神。
传观弓力异常钧。
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
鲁儒一点芳心。
啄残楼老付谁论,
谩要睡馀支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作者以“识贯事中枢纽”开篇,意思是识别和理解事物的关键所在。接着提到用笔写作时所流露出的灵动和高远的精神境界。虽然身处六铢的轻薄,却不愿因其而感到羞愧。提及历史典故,周朝的贤士有几分命运,而鲁国的儒者则有一份情怀。最后,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楼台的残破,似乎无人问津,只想安静地在余生中追求一些宁静。

注释:

  • 贯事中枢纽:指的是对事物的关键和本质的理解。
  • 笔开象外精神:写作时笔触流畅,体现出作者的精神境界。
  • 六铢:古代小钱,象征轻薄。
  • 周后:指周朝的后期,提到历史人物的命运。
  • 鲁儒:指鲁国的儒者,代表传统文化的精神。
  • 啄残楼老:形容时光流逝,楼台已旧,无人问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适,字宗正,号子美,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在政治、文化上都有所建树,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叶适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个人修养、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叶适的《西江月(和李参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他对事物本质的领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诗的开头“识贯事中枢纽”,表明了他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知,显示出一种思维的深邃和敏锐。接下来的“笔开象外精神”,则透出一种创造性的张扬,表明在书写中,作者不仅表达了情感,更传达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诗中的历史典故,如“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深远,周朝和鲁国的文化象征了传统的智慧和品格。最后的“啄残楼老付谁论”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似乎在问:在这无尽的岁月中,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的精髓?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深邃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字句之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识贯事中枢纽”:透视事物的核心,显示出深厚的哲学思考。
    • “笔开象外精神”:写作的笔触流畅,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灵感和精神追求。
    • “传观弓力异常钧”:传递的信念和力量,犹如弓的张力,意在强调文化的影响力。
    • “衣我六铢羞问”:描绘一种不屑的态度,虽身处微薄之境,却不愿为此而感到羞愧。
    • “周后数茎命粒”:提及周朝的历史,反映对命运的思考。
    • “鲁儒一点芳心”:象征着鲁国儒者的情怀和对文化的执着。
    • “啄残楼老付谁论”:感慨时光无情,历史的遗留无人问津。
    • “谩要睡馀支枕”: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淡然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弓力”比喻文化传承的力量。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开,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 中枢纽: 象征着事物的本质与关键。
  • 六铢: 代表了物质的轻薄与无常。
  • 周后、鲁儒: 历史人物的象征,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责任。
  • 楼老: 代表了岁月的侵蚀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识贯事中枢纽”中“贯”字的意思是? A. 贯穿
    B. 贯通
    C. 连接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六铢”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轻薄
    C. 知识
    D. 荣誉

  3. “啄残楼老付谁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世事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D,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人生哲理与历史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叶适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但叶适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探索,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叶适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手册》

相关查询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皇后阁 夜坐 次韵游龙门十绝 贺新郎·风软帘花约 方氏棣华桂丛亭各一首 和何特夫见寄 万杉寺散珠亭酌观音泉 万景楼次韵六绝 晚莲 理菖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旋麦 镸字旁的字 笔冢研穿 米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嗛退 大字旁的字 驾结尾的成语 渺然 子法 月晕础雨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移岁 动地惊天 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从虎,云从龙 一朝天子一朝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