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十二之十一)》

时间: 2025-05-12 04:06:10

诗句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

均齐物我与亲冤。

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

宝符降后去朝天。

稳驾鸾车凤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10

原文展示: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
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
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德行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盼。德行的修养已超过八百,阴德的功绩也积累了三千。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亲友之间的恩怨都已平衡,因此才与神仙的本愿相合。即使是猛虎和刀兵也无法伤害我,无常之火焰也无法牵引我。宝符降临之后,我将乘坐神鸟的车辇,朝天而去。

注释:

  • 德行:指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 阴功:指隐秘的功德,通常指对他人或社会默默的贡献。
  • 均齐: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 神仙本愿:指神仙的真实愿望或理想。
  • 虎兕:指猛兽,象征着危险。
  • 刀兵:指战争和武器,象征着暴力。
  • 无常:佛教中常指一切事物的变迁和无常性。
  • 宝符:象征着神灵的护佑或好运。
  • 鸾车凤辇:象征着高贵、神圣的交通工具,常用于描述仙人或神灵的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道教文化背景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道教思想,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西江月》创作于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期间,受道教思想影响,强调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十二之十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张伯端对德行和阴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两句,显示出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提到“均齐物我与亲冤”,说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这是道教思想中“无为而治”的体现。

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两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大和坚定,也体现出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诗的最后两句“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象征着他即将离开凡尘,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德行修逾八百:字面意思是自己修身的德行已经超过了八百,表明自己品德高尚。
  2. 阴功积满三千:暗示自己默默的功德已积累了三千,反映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3. 均齐物我与亲冤: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亲友之间的恩怨也得到了解决。
  4. 始合神仙本愿:因而与神仙的理想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虎兕刀兵不害:即使面临危险和暴力也无法伤害到自己,表明内心的强大。
  6. 无常火宅难牵:无常的变迁和世俗的纷扰都无法牵引自己,强调内心的安宁。
  7. 宝符降后去朝天:象征着好运降临后,将朝向更高的境界去。
  8. 稳驾鸾车凤辇:比喻自己将乘坐神圣的车辇,寓意着高贵和神圣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虎兕刀兵”与“无常火宅”,前后对仗,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如“宝符”象征着好运和神灵的庇佑。
  • 比喻:通过“鸾车凤辇”比喻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德行修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坚定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了浓厚的道教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德行:象征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和。
  • 阴功:隐喻无私奉献和对他人的关怀。
  • 虎兕、刀兵:象征外在的威胁与冲突。
  • 宝符、鸾车凤辇:象征美好的未来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伯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2. 诗中“虎兕刀兵不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对暴力的赞美
  3. “宝符降后去朝天”中的“宝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神灵的庇佑
    • C. 权力
    • D. 名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自由的追求。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伯端《西江月》李白《将进酒》:两者都强调了理想和内心的追求,但张伯端更倾向于道教哲学的内省,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读和分析。
  • 《宋代文学研究》:关于宋代文学及其背景的详尽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词》:探讨道教思想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相关查询

卜算子·子知公莹 卜算子 夜来风雨有萧瑟意,为作四首 其四 卜算子 效稼轩体,并用其韵。作归来辞 卜算子 玄武湖泛舟 卜算子·仲唯丈属题勤伯为写柳阴双雀便面 卜算子 同学相聚,醉馀独听旧歌 卜算子·初见青钢剑 卜算子 题翥山女子留赠琴操参禅图 卜算子 卜算子 新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忠拂过 韭字旁的字 阿散蒂人 秃宝盖的字 采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鄐诜高第 包含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忱的词语有哪些 求友 立地书橱 食字旁的字 杂驳 坏法乱纪 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结尾的成语 盲翁扪籥 追风逐影 竟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