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10
原文展示: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
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
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德行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盼。德行的修养已超过八百,阴德的功绩也积累了三千。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亲友之间的恩怨都已平衡,因此才与神仙的本愿相合。即使是猛虎和刀兵也无法伤害我,无常之火焰也无法牵引我。宝符降临之后,我将乘坐神鸟的车辇,朝天而去。
注释:
- 德行:指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 阴功:指隐秘的功德,通常指对他人或社会默默的贡献。
- 均齐: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 神仙本愿:指神仙的真实愿望或理想。
- 虎兕:指猛兽,象征着危险。
- 刀兵:指战争和武器,象征着暴力。
- 无常:佛教中常指一切事物的变迁和无常性。
- 宝符:象征着神灵的护佑或好运。
- 鸾车凤辇:象征着高贵、神圣的交通工具,常用于描述仙人或神灵的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道教文化背景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道教思想,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西江月》创作于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期间,受道教思想影响,强调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十二之十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张伯端对德行和阴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两句,显示出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提到“均齐物我与亲冤”,说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这是道教思想中“无为而治”的体现。
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两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大和坚定,也体现出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诗的最后两句“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象征着他即将离开凡尘,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行修逾八百:字面意思是自己修身的德行已经超过了八百,表明自己品德高尚。
- 阴功积满三千:暗示自己默默的功德已积累了三千,反映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 均齐物我与亲冤: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亲友之间的恩怨也得到了解决。
- 始合神仙本愿:因而与神仙的理想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虎兕刀兵不害:即使面临危险和暴力也无法伤害到自己,表明内心的强大。
- 无常火宅难牵:无常的变迁和世俗的纷扰都无法牵引自己,强调内心的安宁。
- 宝符降后去朝天:象征着好运降临后,将朝向更高的境界去。
- 稳驾鸾车凤辇:比喻自己将乘坐神圣的车辇,寓意着高贵和神圣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虎兕刀兵”与“无常火宅”,前后对仗,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如“宝符”象征着好运和神灵的庇佑。
- 比喻:通过“鸾车凤辇”比喻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德行修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坚定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了浓厚的道教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德行:象征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和。
- 阴功:隐喻无私奉献和对他人的关怀。
- 虎兕、刀兵:象征外在的威胁与冲突。
- 宝符、鸾车凤辇:象征美好的未来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伯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诗中“虎兕刀兵不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对暴力的赞美
-
“宝符降后去朝天”中的“宝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神灵的庇佑
- C. 权力
- D. 名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自由的追求。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伯端《西江月》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强调了理想和内心的追求,但张伯端更倾向于道教哲学的内省,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读和分析。
- 《宋代文学研究》:关于宋代文学及其背景的详尽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词》:探讨道教思想对诗词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