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1:11
《昭君怨(月夜放船)》
作者: 张鎡 〔宋代〕
船过柳湾亭曲。万叶圆荷浮绿。月照水珠明。一池星。光透玻璃香蒂。梦入藕丝中戏。却上小金台。罢归来。
在月夜下,船经过柳湾的亭子,万叶的荷花在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绿色。月光照耀着水珠,显得格外明亮,仿佛一池星星。光透过玻璃般的香蒂,梦境中我在藕丝中嬉戏。最后又回到小金台,结束了这段旅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昭君怨”指的是王昭君的故事,昭君是汉代的王妃,她为和平出嫁匈奴,离开故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这里的诗歌意象也流露出一种离愁别绪。
作者介绍: 张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感交融的画面。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一个月夜,诗人可能正在船上游览,受到宁静夜色的启发,联想到王昭君的故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乡之情。开头一句“船过柳湾亭曲”,设定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场景,柳树和亭子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万叶圆荷浮绿”进一步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生机,营造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月光的照耀使得水珠闪烁如星,仿佛将夜空的星星倒映在水中,这种意象的交融传达了一种梦幻的境界。
“光透玻璃香蒂”则将景物与情感结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微妙的光线穿透物体的美感,带有一种超现实的色彩。接下来“梦入藕丝中戏”,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的梦境,藕丝的柔软与轻盈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向往。最后,诗人选择“却上小金台,罢归来”,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归宿感,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情感深邃而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离愁别绪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船过柳湾亭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一池星”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对月夜的描绘中所表达的思乡情感与孤独感,李白的直白与张鎡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昭君怨(月夜放船)》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