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1:57
微躯不杀谢天恩,
容养疏慵世未闻。
昔日已为閒助教,
今朝又作散参军。
高吟瘦马冲残雪,
远看孤鸿入断云。
到任也应无别事,
愿将清俸买香焚。
我渺小的身体并没有杀掉谢天的恩赐,
只是在这个世上懒散度日,鲜有人知。
往日我已成为闲散的助教,
而今又被任命为散参军。
我骑着瘦弱的马在残雪中高声吟唱,
远远看见孤独的鸿雁飞入断云。
即使到任后也不应有其他事务,
我只希望用微薄的俸禄购买香料焚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散参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通常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古代文人常常以此职位作为一种生活的寄托,表达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风光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诗风简练而富有哲思,常常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赴滁州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文人多面临仕途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此诗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斗争。
《赴滁州散参军途中书事》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开篇以“微躯不杀谢天恩”点明了诗人对自身渺小的自省,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却感到无所适从,仿佛在生活的洪流中被淹没。随后的“昔日已为閒助教”则透露出他曾经的身份,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感慨与怀念。转眼间成为“散参军”,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更是一种对责任与生活的再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骑马旅行的场景,骑着瘦马在残雪中高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同时“远看孤鸿入断云”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孤鸿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最后,诗人希望“愿将清俸买香焚”,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反映出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
诗词测试:
诗中“微躯”指的是:
A. 诗人的身体渺小
B. 诗人的情感
C. 诗人的思想
D. 诗人的理想
“孤鸿”在诗中象征着:
A. 友情
B. 孤独与追求
C. 财富
D. 权力
诗人希望用清俸买香焚,这表达了他对什么的追求?
A. 物质生活
B. 精神生活
C. 名利地位
D. 官场前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潘阆的诗歌更显得个体化,杜甫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苦难,而潘阆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孤独。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