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3:1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3:17:20
作者: 柳永 〔宋代〕
攀萝蹑石落崔嵬,
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
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
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
欲归回首更迟回。
我攀着藤萝,踩着石头,走下陡峭的山崖,
在千万座山峰之间,隐约看到一座禅房。
僧人面向空中,仿佛在为这个世界祈福,
我眼见平地上竟然风雷乍起。
猿猴偷走了晨曦的果实,飞上了松树,
清澈的流水穿过竹林,流入了我的院子。
经过这几个月的游历,实在是乐而不疲,
我想要回家,却在回首时又恋恋不舍。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婉约派词人,擅长写词,尤以词风婉约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爱情及自然景致,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描绘了柳永在中峰寺游历的经历,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矛盾,反映出他在繁忙生活中对于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峰寺的自然风光和禅宗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攀萝”和“蹑石”描绘出攀登的艰辛,暗示了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并非易事。随后“千万峰中梵室开”,将读者带入宁静的寺庙环境,形成了与之前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心灵的归宿。
接下来的诗句,僧人向天空祈祷,表明了对世界的关怀,而“眼看平地起风雷”则暗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波动,形成了内外景象的强烈对比。接着,猿猴和竹子的描写,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的热爱与归家的犹豫,体现了对生活选择的深思,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矛盾感受。整体而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柳永深邃的哲思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攀萝蹑石”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僧向半空为世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欲归回首更迟回”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