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仙歌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12 04:13:35

诗句

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

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

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13:35

原文展示

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
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
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
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
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
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留下的踪迹,正是醉花和懒酒。
客中闲情正好漫长逗留。
记得黄昏时分,三月初三,
就如同杨柳低垂,藏着乌鸦的时刻。
谁能见得我此时的销魂?
背后解开了罗衫,烛影在金钗鬓边轻轻流动。
人已定下翠色的帷帐,香气扑鼻,小枕头和单衫,
正好衬得我这般消瘦。
听见帘外又是一更,东风轻拂,
愿与你共度梨花下的春天,长长久久。

注释

  • 殢花:沉醉于花中,形容春天的迷醉。
  • :如此,这里指“这样”。
  • 初三:农历三月初三,传统上有踏青习俗。
  • 杨柳藏鸦:形容春天柳树发芽时,乌鸦栖息于柳枝的情景。
  • 销魂:形容心神恍惚,陶醉的状态。
  • 罗襦:一种轻薄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
  • 翠帱:指翠绿色的帷帐,象征春天的气息。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代表着浪漫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词在形式上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洞仙歌四首》是李慈铭的一组作品,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这首词创作于春天,表达了对春光的感慨和对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开篇即以“春来踪迹”引入,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殢花慵酒”描绘了春日的闲适与迷醉,显示出一种轻松而又恬淡的生活态度。词中提到的“三月初三”不仅是春天的代表,更蕴含着踏青习俗的文化背景,展示了人们在春天寻觅乐趣的心理。

随后,词人通过对“杨柳藏鸦”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春日的静谧与和谐,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爱情的萌动。而“销魂谁见得”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爱情的渴望。最后一句“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更是点明了整首词的主旨,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词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深切期盼,充分展现了李慈铭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春天来临的踪迹表现得淋漓尽致,醉心于花和懒散的饮酒,传达出一种舒适与惬意。
  2. 客里闲情恁拖逗:在客居之中,悠闲的情绪拉长了时间,显示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3.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回忆起黄昏时分,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的日子,细腻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交织。
  4. 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此时的景象恰如杨柳低垂,乌鸦栖息其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特征。
  5. 销魂谁见得: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迷离与孤寂,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情感。
  6. 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描绘了女子的轻盈与妩媚,烛光映照下的细腻画面,传递出温柔的情感。
  7.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描写了安静的环境与细致的生活,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8. 偏称得个侬消瘦:词人自嘲自己消瘦的身影,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9.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听到窗外的东风声,时间已至三更,表现出夜的静谧与思念的深邃。
  10. 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最后以强烈的愿望结束,渴望与爱人共同度过美好的春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来踪迹”,通过春天的到来比喻人生的变化。
  • 拟人:如“销魂谁见得”,赋予情感以人的特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渴求。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短暂春光的珍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 杨柳:代表着柔美与生机,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常用来比喻爱情的美丽。
  • 烛影:传达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月初三”代表什么节日?

    • A. 清明节
    • B. 春节
    • C. 端午节
    • D. 元宵节
  2. “销魂谁见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寂
    • C. 愤怒
    • D. 疲惫
  3.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感受。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周汝昌编著《清代诗词全集》
  • 李慈铭《洞仙歌四首》研究论文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与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己巳十月,张庶平重逢花烛索赋。及时之美,栖隐之贤,吾犹乐道之也 点绛唇 喜雨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寿涿郡房二尊亲 点绛唇 题便面杏花燕子 点绛唇·海上归来 点绛唇·闷托香腑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题缪筱珊垂虹感旧图,盖为蒋鹿潭作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封面 暗沟 文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鸟笼 占旭刚 卑辞厚币 包含米的成语 知一而不知二 光明磊落 革字旁的字 大猩猩 天不憗遗 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平德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