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5:40
原文展示:
峤源 舒頔 〔元代〕
溪回石欲动,山断路还通。 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 野鸡啄寒涧,塞雁下晴空。 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
白话文翻译:
溪水回旋,石头仿佛在动,山峦被截断,道路依然通畅。 石头上的苔藓花白,风吹动林中的枫叶红。 野鸡在寒冷的溪涧中啄食,塞外的雁群从晴朗的天空中降下。 不要奇怪杨朱为何哭泣,因为现在的路更加艰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頔(约1280-1340),字彦实,号东皋子,元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中“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一句,直接引用了杨朱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诗中“溪回石欲动,山断路还通”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又隐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通达。“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两句“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溪回石欲动”中的“石欲动”比喻什么? A. 溪水流动时的动态美 B. 石头真的在动 C. 溪水静止不动 D. 石头静止不动 答案:A
诗中“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中的“白”与“红”形成什么? A. 色彩对比 B. 色彩相同 C. 色彩模糊 D. 色彩单调 答案:A
诗中“莫怪杨朱泣”引用了谁的典故? A. 杨朱 B. 孔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A
诗中“于今路更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B. 对现实困境的乐观和希望 C. 对现实困境的无所谓 D. 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