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题巫峡云涛图用王国器韵》

时间: 2025-04-26 15:37:34

诗句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

翠眉轻补胭脂漏。

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

暮雨凝愁,朝云殢酒。

余怀远寄湓江口。

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也似离人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34

原文展示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
翠眉轻补胭脂漏。
回波都是断肠声,
断肠更听哀猿吼。
暮雨凝愁,朝云殢酒。
余怀远寄湓江口。
世间木石本无情,
如何也似离人瘦。

白话文翻译

外面的烟雾朦胧中,斜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峰。
翠眉轻轻修补着胭脂的缺漏。
水波荡漾,皆是断肠之声,
而断肠的心情更是听着哀猿的叫声。
傍晚的细雨凝聚着愁苦,早晨的云彩醉人如酒。
我将思念寄托在湓江的河口。
世间的木石本是无情,
为何它们却也似离人般显得瘦弱。

注释

  • 斜阳: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远岫:远处的山峰。
  • 翠眉:指女子的眉毛,形容精致美丽。
  • 胭脂漏:形容化妆品的缺失。
  • 回波:水波荡漾,声音的回响。
  • 断肠声: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的声音。
  • 哀猿吼:指猿猴悲鸣的声音,常用来表现伤感。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
  • 朝云:早晨的云彩。
  • 湓江口:指湓江的河口,象征思念的寄托。
  • 无情:形容自然界的木石没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大年,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踏莎行 题巫峡云涛图》是苏大年在观察巫峡的云涛景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巫峡云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烟外斜阳,云中远岫”以朦胧的景象引入,仿佛在为接下来的情感铺垫。斜阳和远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但在美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深沉的哀愁。

接下来的“翠眉轻补胭脂漏”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柔情和对美的追求。紧接着的“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回波的声音象征着内心的伤痛,而猿的哀鸣则加深了孤独感。

“暮雨凝愁,朝云殢酒”,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沉重,暮雨和朝云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两句“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也似离人瘦”则是对自然与人情的悲叹,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2. 翠眉轻补胭脂漏: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精致妆容,暗示细腻的情感。
  3. 回波都是断肠声:水波的声音与内心的伤痛相互呼应,传达出深刻的悲伤。
  4. 断肠更听哀猿吼:强调了孤独与悲痛的感受,猿声成为情感的共鸣。
  5. 暮雨凝愁,朝云殢酒:对比了不同时间的自然现象,反映出情感的复杂性。
  6. 余怀远寄湓江口:将思念寄托于自然,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
  7. 世间木石本无情:反思自然与人情,表达出孤独的感受。
  8. 如何也似离人瘦:将自然与离人的感受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回波都是断肠声”,将声音与情感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木石本无情”,赋予无情物体以情感,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引发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2. 远岫:代表遥不可及的美好与理想。
  3. 翠眉:象征柔美与细腻的情感。
  4. 回波:象征内心的情感波动。
  5. 哀猿:象征孤独与哀伤。
  6. 暮雨:象征愁苦与失落。
  7. 朝云:象征新的希望与醉人情感。
  8. 木石:象征无情的自然与人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眉轻补胭脂漏”中的“翠眉”指的是: A. 绿树
    B. 女子的眉毛
    C. 山峰
    D.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哀猿吼”主要表达了: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B. 女子的眉毛
  2. B. 悲伤
  3. B. 失落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杜甫
  2. 《月下独酌》- 李白
  3.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大年的《踏莎行》均描绘了自然与个人情感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哲理性思考,而苏大年的则更加细腻、感性。
  2. 杜甫的《春望》与此诗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背景更为悲惨,而苏大年的情感则融入了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的美与情感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钦圣皇后挽辞二首 其一 复用前韵并答鲁直明略且道见招不能往 调笑/调笑令 梁州令(同前) 宿采石追怀沈丘叔父同应诏渡此今二十七年矣 和关彦远雪 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一 金陵南数十里江心烈山崒然特起犹金山也家人 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 赠段万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屋乌推爱 彐字旁的字 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迁迹 品象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淮北 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胡为乱信 单复之术 非难 鼓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清石见 析圭分组 折文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厚貌深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