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47:50
对月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徙倚短窗下,月色照平地。
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
景色自纷糅,造化祗儿戏。
慨叹几今古,不过荣与悴。
胸中难贮愁,万缘可弃置。
三更北风暴,顷刻天地异。
掩窗抱膝吟,攲枕不复睡。
我斜倚在窗下,月光洒在平地上。
在江边看到渔船,更想敲打船舷喝醉。
山川在夕阳下显得朦胧,芦苇轻轻摇曳着凉意。
景色纷繁复杂,造化不过是小儿嬉戏。
感叹古今,不过是荣华与衰败。
胸中难以容纳愁苦,万事都可以抛弃。
半夜北风呼啸,瞬间天地变幻。
我掩上窗户,抱膝吟唱,枕头倾斜再也无法入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荣与悴”是指荣华与衰败的循环,反映了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的“造化祗儿戏”,意指自然的变化就像小孩的玩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景山,号白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夜晚,诗人对月光的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对月》通篇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诗人通过描写月光、江水、渔船和山川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意境。开头的“徙倚短窗下”,便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窗外的月光照耀着大地,给人一种清冷而恬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表达了诗人对渔船生活的向往,或许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此处,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景物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共鸣。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之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随后的“景色自纷糅,造化祗儿戏”,则是对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几句则充满了孤独的哲理,“三更北风暴,顷刻天地异”,营造出一种急促而变幻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迷茫。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通过描绘月光和江河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哲理性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徙倚短窗下”中的“短窗”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头见渔舸”,渔舸的象征是什么?
“三更北风暴”表达了哪种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董嗣杲的《对月》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