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1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12:49
赋得沙上雁
作者:耿湋 〔唐代〕
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独立汀洲意,宁知霜霰侵。
这首诗描绘了衡阳的道路多而曲折,孤雁在寒风中低鸣,显得无比哀怨。它何时才能返回故塞呢?这令我心中感到不安与烦乱。夜色笼罩,前方的伴侣已然远去,秋夜的寒冷让湖水显得格外深沉。我独自站在洲头,心中满是感慨,哪里知道霜雪已经悄然侵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约790-835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云溪,生于衡阳。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冬季节,正值诗人远离故乡之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深刻体会。
《赋得沙上雁》通过孤雁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诗的开头“衡阳多道里”,就为整首诗奠定了地理背景,带有一种遥远而深邃的情感。接着“弱羽复哀音”,通过对孤雁弱势的描绘,突显出其孤独的处境,哀鸣声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惊弦乱此心”,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孤雁的境遇紧密相连,表露出他心中对归属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在夜色渐浓、寒气逼人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伴侣的远去与湖水的深沉,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一句“宁知霜霰侵”,以孤立的姿态结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孤独的深刻思考,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与归属的深切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雁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切体验,揭示了人对归属的渴望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弱羽复哀音”指代什么?
诗人站在何处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耿湋的《赋得沙上雁》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思乡情绪;而耿湋则通过孤雁的意象展现孤独与无奈,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