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崇效寺牡丹》

时间: 2025-07-27 10:47:32

诗句

都讲才人幔绛纱。

罗胸流略自名家。

可怜绝代南州女,犹写前朝北胜花。

倾国恨,又天涯。

东风吹泪暗胡沙。

青松红杏牛腰卷,持抵伤春意未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47:32

原文展示:

鹧鸪天·崇效寺牡丹
都讲才人幔绛纱。
罗胸流略自名家。
可怜绝代南州女,
犹写前朝北胜花。
倾国恨,又天涯。
东风吹泪暗胡沙。
青松红杏牛腰卷,
持抵伤春意未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才子在绛纱幔帐下谈论着才人的风采,才女的身形和气质仿佛是名门望族。可怜那绝代的南州女子,依然在描绘着前朝北国的花卉。倾国的恨情,仿佛离得很远。东风吹来,泪水暗自流淌,仿佛沙土也被打湿。青松和红杏在牛腰间摇曳,似乎仍在抵挡着对春天的伤感,意未曾消逝。

注释:

  • 才人:指有才华的人,通常指女子。
  • 幔绛纱:绛色的纱帐,象征着华丽的环境。
  • 罗胸流略:形容女子的身材和气质,似乎是流淌着的美。
  • 南州女:指南方的美女,常被赞美。
  • 北胜花:指北国的花卉,象征着繁华和美丽。
  • 倾国恨:形容因美色而引发的国家动乱和个人悲剧。
  • 东风吹泪:东风带来的春意让人感伤,泪水暗自流淌。

典故解析:

  • 前朝:指的是过往的朝代,诗中提到的“前朝北胜花”暗指历史上那些被赞美的美人、花卉,反映出诗人的怀古情怀。
  • 倾国:出自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如王异、貂蝉等,她们的美丽常常引起国家的动荡,表现出美丽与悲剧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人情世态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牡丹,反映出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美丽与痛苦的双重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崇效寺牡丹》以南州女子的形象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美与悲的深刻思考。诗中以“才人幔绛纱”开头,立刻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又孤独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美丽背后的无奈与伤感。通过对比南州女子和北国花卉,诗人不仅表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悲剧。

接着,诗人通过“倾国恨,又天涯”的描绘,深化了主题,表达出美丽与仇恨的交织,以及由此引发的惆怅与思考。东风的意象则使得整个场景更为生动,似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却也激起了内心深处的伤感。“青松红杏牛腰卷”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春天的到来,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春意未曾抵达的失落。

通过对比与对仗,诗歌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才华,整首诗既有历史的沉重,又有春天的温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都讲才人幔绛纱:开篇即引入华丽的环境,设置了佳人的形象。
    • 罗胸流略自名家:描绘了才女的气质,暗指她的出身。
    • 可怜绝代南州女:转向对南州女子的怜惜,表现出一种哀婉的情感。
    • 犹写前朝北胜花:将南州女子的美与历史的花卉相提并论,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倾国恨,又天涯:表达了因美丽而引发的怨恨,暗示离别之苦。
    • 东风吹泪暗胡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生动而形象。
    • 青松红杏牛腰卷:进一步丰富意象,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 持抵伤春意未赊:最后一句回归到春天的主题,表达了一种未尽的伤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国恨”比喻因美色引发的国家动荡。
    • 拟人:东风“吹泪”,赋予自然以感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青松红杏”,形成了和谐美感。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美丽的背后所隐藏的忧愁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才人:象征着智慧与才华。
  • 绛纱:华美的象征,代表了高贵与优雅。
  • 南州女:美丽的象征,代表了青春与希望。
  • 北胜花: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了过去的辉煌。
  • 东风:象征着春天与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伤感。
  • 青松红杏: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倾国恨”指的是?

    • A. 美丽引发的仇恨
    • B. 国家之间的战争
    • C. 个人之间的恩怨
  2. “青松红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生命的坚韧
    • C. 美丽的容颜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历史的追溯
    • B. 对美与痛的思考
    • C.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探讨美与悲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

诗词对比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与失去,风格上呈现出女性的细腻与婉约。
  • 《登高》(王之涣):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近现代诗词选》
  • 文章:关于袁思亮与他的诗歌风格的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蚕麦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仲夏始雷 次前韵示杨明二首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金橙迳 大秦寺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 筠州二咏 牛尾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瘈瘲 鹿字旁的字 有目咸赏 市民文学 诒厥之谋 凄风苦雨 天大笑话 弓字旁的字 野结尾的成语 包含请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包含醒的成语 不翼而飞 宰摄 衣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轨等 露宿风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