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04
不唱江门旧棹歌。人闲今古有藤蓑。况逢木落天空后,柰此风清月白何。穿衰柳,度残荷。一行白鸟掠清波。孤吹铁笛腾腾去,惊落残花罥女萝。
我不再唱那江门的旧船歌。如今的人们闲适,古今皆有藤制的蓑衣。更何况在树木凋零、天空清朗的时节,为什么这风如此清爽、月光如此明亮呢?穿过枯萎的柳树,越过残余的荷花,一行白色的鸟儿掠过清波。孤独地吹着铁笛,声音回荡而去,惊动了落下的残花和缠绕的女萝。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湘山,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抒怀为主,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 其三》是王夫之在经历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后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鹧鸪天 其三》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意象与情感细腻的词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便以“不唱江门旧棹歌”引出主题,似乎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又对现状感到无奈。诗中提到的“人闲今古有藤蓑”,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逸的田园生活场景,更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穿衰柳,度残荷”展示了自然凋零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带点凄凉的感觉。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的最后,孤独的“铁笛”声和惊落的“残花”形成了深刻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悲伤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展示了王夫之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藤蓑”象征什么?
“一行白鸟掠清波”中白鸟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风格更偏向于和谐与乐观,而王夫之的《鹧鸪天 其三》则更突出孤独与怀念的情感,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