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7:51
《癸巳端午呈李伯高》
作者:戴复古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
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
老境可怜归未得,羁怀长是病相兼。
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时的心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客里几逢端午节”说明诗人在外地度过了好几个端午节,看到自己鬓发如雪,白发苍苍;“救人采得三年艾”说明他虽努力为他人采艾草,但最终自己却陷入孤独,人生的际遇如同“六日蟾”,即孤独的蛤蟆。年老时光流逝,却仍未能归家,心中常伴着病痛。“猛思一醉酬风月”表达了他想借酒消愁,最后“笑撚菖花揭酒帘”则是想通过饮酒与自然对话,寄托自己的情感。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诗中提到的艾草、菖蒲等都与节日习俗相关,具有驱邪保健的象征意义。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甫,号梅山,南宋时期的诗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癸巳年端午节,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客里几逢端午节”即揭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感,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渐生,作者感受到年华的无情。接下来的“救人采得三年艾”则透出一种无奈与苍凉,虽然他努力为他人带来安康,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孤独境遇。诗中提到的“六日蟾”象征着隔绝与孤独,暗示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在描绘内心感受时,作者以“猛思一醉酬风月”表达了他对于酒的渴望,借酒消愁,想要与自然的风月相酬,达到心灵的慰藉。最后一句“笑撚菖花揭酒帘”则点明了借助自然之物来调节心情,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坚持自我、寄情于酒的态度,情感细腻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快乐的心理状态,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苦难的坚韧与乐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雪鬓”在诗中用来比喻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幸福
诗中用什么来象征孤独?
a) 菖蒲
b) 蟾蜍
c) 艾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孤独与对酒的渴望,但戴复古的诗更侧重于节日与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加突出个人的放纵与洒脱。
以上内容为对《癸巳端午呈李伯高》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