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0:54
小重山(残春)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清晚窗前杜宇啼。
游仙惊梦醉,断魂迷。
起来窗下看盆池。
伤春去,消瘦不胜衣。
柳陌记年时。
行云音信杳与心违。
空教攒恨入双眉。
人已远,红叶莫题诗。
在清晨的晚窗前,杜鹃鸟在鸣叫。
我在梦中游荡,惊醒后感到醉意朦胧,心中满是惆怅。
我起身走到窗下,望着盆池,心中感叹春天已去,
我因伤春而消瘦,衣服显得不胜其体。
在柳陌上我记得往年的事,
然而行云飘渺,音信杳无,心情与之相违。
我只能让满腔的怨恨聚集在眉间。
人已远去,落红的叶子不必再题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其词作常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伤感。
创作背景
《小重山(残春)》创作于春末夏初的时节,此时春天即将离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怀念和离别的惆怅。
赵长卿的《小重山(残春)》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临近结束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开篇的“清晚窗前杜宇啼”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却又略显凄凉的场景,杜鹃的啼鸣在夜晚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内心的失落与哀愁。接下来的“游仙惊梦醉,断魂迷”则刻画了诗人在梦境与现实间的迷惘,恍若置身于游仙的幻境,却又因现实的冷酷而无奈。
“起来窗下看盆池”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周遭自然的细致观察,盆池中的景象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春天的美好即将逝去,令人心伤。诗中提到“消瘦不胜衣”,更是将诗人的愁苦与伤感具象化,体现出对失去的春天的深刻反思。
后半部分“柳陌记年时”回忆往年的春光,而“行云音信杳与心违”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春天虽美,却无法弥补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人已远,红叶莫题诗”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红叶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叹。
整首词以伤春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与逝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情感孤独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喜鹊
D. 麻雀
“伤春去,消瘦不胜衣”中的“消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疲惫
诗的最后一句“人已远,红叶莫题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无奈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