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时间: 2025-07-12 08:57:10

诗句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57:10

原文展示:

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教化与修行生活。律仪与教义的传授让人向往,老人如烟雾般升入云霄。树木的颜色在禅经的吟诵中依依可见,泉水的声音在寂静中流淌。宝龛里的经典已历经劫难,壁画上记录着南朝的风华。深竹间的风时而合拢,时而散开,寒潭的月影在水中摇曳。心灵的宁静使我归于内心的理性,喜欢在夜里静坐修道。更想追求真实,乘船渡过潮水去探寻真理。

注释:

  • 律仪:指佛教的规戒和仪式。
  • 僧腊:僧人的年纪,常用来形容老僧。
  • 宝龛: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或经典的架子。
  • 末劫:佛教中对世界末日的称谓,指的是万物毁灭的时代。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化艺术较为繁荣。
  • 息心:安静心灵,归于内心的宁静。
  • 中宵:夜深,指夜晚的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佛教思想,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佛教在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其影响。诗人可能是在与高僧分别时,表达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诗歌鉴赏:

《赠鉴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生活的细腻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与向往。开篇的“律仪传教诱”直接引入主旨,展现出僧人教导的魅力。接着描绘了树木与泉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修行环境,体现出道教与佛教和谐共存的思想。诗中“寒潭月动摇”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带有一种冥想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升华与平静。最后两句“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渴望在修道中找到真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修道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律仪传教诱:直指佛教的教义与规矩,吸引人心。
  2. 僧腊老烟霄:描绘高僧年长,似乎已化为云烟,飘然升天。
  3. 树色依禅诵:树影与禅诵交织,体现自然与修行的和谐。
  4. 泉声入寂寥:泉水声响在寂静中回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5. 宝龛经末劫:经典在宝龛中,象征着佛教的传承与历史。
  6. 画壁见南朝:壁画中描绘南朝的历史,传递着文化的延续。
  7. 深竹风开合:竹林间的风声变化,象征着修行的变幻无常。
  8. 寒潭月动摇:月光在水中摇曳,增强了诗的意境。
  9. 息心归静理:心灵归于宁静,寻求内心的智慧。
  10. 爱道坐中宵:热爱修道,在夜深时静坐思索。
  11. 更欲寻真去:渴望追求真理,表现出对探索的向往。
  12. 乘船过海潮:象征着追寻真理的旅程,勇敢面对未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常用对仗的形式,如“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僧人比作烟霄,传达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 意象:如“寒潭月”和“泉声”,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修行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敬仰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律仪: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与规范。
  • 树色、泉声:自然景象,代表清净与和谐。
  • 宝龛:象征佛教经典的珍贵与永恒。
  • 寒潭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皇甫曾生活在哪个朝代?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诗中“寒潭月动摇”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动荡不安
    B. 宁静和谐
    C. 忧伤离别
    D. 欢快喜悦

  3.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中“寻真”指的是什么?
    A. 寻找金钱
    B. 寻找名利
    C. 寻找真理
    D. 寻找朋友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题西林壁》 -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赠鉴上人》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侧重于个人思乡之情,而后者更注重对修道的追求与探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林中奉酬翁卷 练波曲 李溪曲别郑遇 李夫人 哭翁诚之 哭翁诚之 哭潘德久 哭居尘禅师 哭鲍清卿 哭鲍清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裕国足民 靑字旁的字 明发不寐 昭昭之宇 見字旁的字 疾恶若雠 户字头的字 同字框的字 美人计 求备一人 官怠于宦成 包含川的词语有哪些 礼趓 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颐养精神 包含喊的成语 全璧归赵 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