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10
洞仙歌 望九华山
作者:李符〔清代〕
丹崖翠壁,秀色从天泻。
见一峰峰尽如画。
昔谪仙曾到,谓似莲花,
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
直儿孙九井,培塿五松,
西望香炉庶其亚。
傥此中仙客,拍手相招,
肯教我鸾骖鹤驾。
请从此逍遥以终焉,
又何必,踌躇未完婚嫁。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美丽景色,丹崖和翠壁上,秀丽的色彩似乎直泻而下,眼前的每一座山峰都宛如一幅画。古时有谪仙曾来到这里,称赞这山似莲花。千年之后,我也想要去登上这座山。直视儿孙的九口井,培育着五棵松树,向西望去,香炉山似乎更为高耸。如果这里有仙人,在拍手招呼我,愿意教我乘坐飞翔的鸾鸟和骖马。我希望能从此逍遥自在地生活下去,又何必再犹豫于婚嫁的事情。
作者介绍:李符是清代的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李符创作此诗时,可能受到九华山秀美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自由的渴望。九华山在道教中有着重要地位,常被视为仙人居住之地,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洞仙歌 望九华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开篇以“丹崖翠壁”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色彩鲜明且生动。接着提到“昔谪仙曾到”,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描绘上,更升华为人文的思考,连接了历史与个人的情感。
诗中“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人生意义的探索,渴望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接下来的“儿孙九井,培塿五松”,则描绘了丰饶与希望,展现了对未来后代的美好祝愿。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仙人相邀的向往,以及对逍遥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崖”指的是:
A. 红色的崖壁
B. 绿色的崖壁
C. 黄色的崖壁
D. 白色的崖壁
诗人对九华山的感受是:
A. 恐惧
B. 厌倦
C. 向往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