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53:00
临江仙·不见都门亭畔柳
许庭 〔宋代〕
不见都门亭畔柳,春来绿尽长条。
柳边行色马萧萧。一枝折赠,相见又何朝。
酒尽曲终人去也,风前亦自无聊。
祗应於我恨偏饶。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
这首词中,诗人感叹都门亭边的柳树已不见踪影,春天来临时,柳条却依旧绿尽。柳树边行走的马匹发出萧萧的声音。折下一枝柳条赠送给朋友,相见的日子又要等到何时呢?酒喝尽了,乐曲也结束了,人们都纷纷离去,风中我也感到无趣。或许只有我对这份离愁恨意特别深重。春天的东君(春神)特别将这份愁苦,交给了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常常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天,诗人可能身处都门,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却因柳树的缺失而感到失落。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士人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临江仙·不见都门亭畔柳》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孤独。开篇便以“都门亭畔柳”引出主题,似乎是对春天的期待,但转而却发现绿尽的柳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失。接下来的“柳边行色马萧萧”则渲染了环境的萧条与冷清,马的萧声与人的离去,使得整个氛围显得更加凄凉。
“酒尽曲终人去也,风前亦自无聊”一句,诗人通过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出人际关系的脆弱,以及欢乐过后留下的空虚感。尤其是“祗应於我恨偏饶”,显露诗人对这份离愁的深切感受,仿佛春天的到来并不能驱散心中的阴霾。最后,提及“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将春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似乎在暗示春神也无奈于自己的情感纠结。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相遇的渴望。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邃而真挚,展现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柳树的缺失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相遇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都门亭畔柳”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失去的美好
C. 春天的来临
答案:B
诗人对“相见又何朝”的感受是?
A. 兴奋
B. 期待
C. 失落
答案:C
“酒尽曲终人去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