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41
南歌子
俞陛云 〔清代〕
霜意惊寒早,云痕带梦浮。
衰杨已觉不禁秋。
况听数声征雁过江头。
帘箔低慵卷,书签散未收。
假饶真个不知愁。
何事夕阳无语独登楼。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霜降带来了寒意,云层中似乎映射着梦境。衰老的杨树已经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耳边传来几声来自江头的征雁叫声。窗帘懒洋洋地低垂着,没有心情去卷起,书签散落一地,未能整理。即便假装不知愁苦,但为何夕阳西下时,我却独自登上楼台,感到无言的孤独?
俞陛云,清代诗人,主要以词和诗闻名。其作品常带有南方水乡的柔美,情感细腻,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
《南歌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
这首《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开篇“霜意惊寒早”,点明了季节的变化,给人一种冷意袭来的感觉,随即引入“云痕带梦浮”,让人联想到梦境的飘渺。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中“衰杨已觉不禁秋”,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写照,也隐喻了人的衰老与无奈。随着“况听数声征雁过江头”的出现,秋天的气息更为浓厚,征雁的鸣叫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加沉重,增加了对离别的感慨。
后半部分“帘箔低慵卷,书签散未收”,描绘了诗人慵懒的状态,似乎在逃避现实的烦恼。尽管“假饶真个不知愁”,但在夕阳的映衬下,诗人仍然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和无言的悲伤。整首诗在意境上运用丰富的象征,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诗中提到的“霜意”主要指什么?
诗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比俞陛云的《南歌子》和杜甫的《秋夕》,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但俞陛云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体验,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变迁和人间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