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石钟山》

时间: 2025-05-23 03:44:54

诗句

挂帆初月出,风起大孤塘。

遥夜来湖口,江天寒淼茫。

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

千载元丰士,风流何可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3:44:54

原文展示:

挂帆初月出,风起大孤塘。遥夜来湖口,江天寒淼茫。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千载元丰士,风流何可忘。

白话文翻译:

船帆在初升的月光下展开,风从大孤塘吹来。长夜中来到湖口,江面和天空寒冷而广阔。石潭中的水流湍急,岩石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千年前的元丰士人,他们的风采怎能被遗忘。

注释:

  • 挂帆:展开船帆。
  • 初月:初升的月亮。
  • 大孤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遥夜:长夜。
  • 湖口:地名,位于江西省,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 寒淼茫:形容江面和天空寒冷而广阔。
  • 石潭:石头形成的潭水。
  • 激激:水流湍急的样子。
  • 郁苍苍: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元丰士:指元丰年间的士人,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1078-1085)。
  • 风流:指士人的风采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鼐(1731-1815),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姬传,号惜抱轩,安徽桐城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石钟山》是他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姚鼐在旅途中经过湖口时所作,通过对石钟山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中提到的“元丰士”可能指的是宋代元丰年间的士人,他们的风采和才华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夜航至湖口的景象。首两句“挂帆初月出,风起大孤塘”,通过“挂帆”和“初月”两个动作,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期待的画面。接下来的“遥夜来湖口,江天寒淼茫”,则通过“遥夜”和“寒淼茫”两个词语,传达了夜晚的寂静和江面的广阔。后两句“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通过对“石潭”和“岩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力量。最后两句“千载元丰士,风流何可忘”,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士人风采的敬仰和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挂帆初月出”:诗人展开船帆,初升的月亮照亮了航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期待的氛围。
  2. “风起大孤塘”:风从大孤塘吹来,为航行增添了动力,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3. “遥夜来湖口”:长夜中抵达湖口,夜晚的寂静和湖口的神秘感交织在一起。
  4. “江天寒淼茫”:江面和天空寒冷而广阔,形容了江面的壮阔和夜晚的寒冷。
  5. “石潭流激激”:石潭中的水流湍急,展现了自然的活力和力量。
  6. “岩树郁苍苍”:岩石上的树木茂盛,形容了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7. “千载元丰士”:指的是宋代元丰年间的士人,他们的风采和才华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 “风流何可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士人风采的敬仰和追忆,强调了他们的风采是不可遗忘的。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挂帆初月出”中的“挂帆”,赋予了月亮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中的“激激”和“苍苍”,形成了音韵和意义上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过去士人风采的敬仰。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力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挂帆”:象征着航行的开始和期待。
  • “初月”: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大孤塘”: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未知。
  • “遥夜”:象征着寂静和神秘。
  • “寒淼茫”:象征着江面的壮阔和夜晚的寒冷。
  • “石潭”:象征着自然的活力和力量。
  • “岩树”: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 “元丰士”:象征着历史的风采和才华。
  • “风流”:象征着士人的风采和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孤塘”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答案:A

  2. “千载元丰士”中的“元丰”是指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B

  3. 诗中的“风流何可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自然美景 B. 历史人物 C. 旅途艰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石钟山记》:苏轼的这篇游记同样以石钟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姚鼐的《石钟山》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两者都以石钟山为背景,但姚鼐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苏轼的游记则更注重对山水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姚鼐诗集》
  • 《宋史》
  • 《苏轼全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不见月次韵元衡十四夜江干步月五言 再用前韵 荼釄洞 以予与斯远倡酬诗一卷寄钱伯同运使郎中二首 其二 八日雨是日期成父来已而不至 过石陂少焉至曲睹寺 觅应氏庵 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 文显兄弟见过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枕席之欢 七月流火 風字旁的字 散马休牛 稍纵即逝 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辞鄙意拙 血字旁的字 霹雳大仙 包含管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包含举的成语 敢想敢说 流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负的词语有哪些 监利 水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