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00:10
南丰道中
黄文雷 〔宋代〕
想见承平日,兹为富庶乡。
门庭存位置,井臼隔垣墙。
草市宜区种,空村又夕阳。
谁欤真致此,盗贼已天亡。
全诗翻译:
想象昔日的太平盛世,如今却是一个富饶的乡村。
门前的庭院依然存在,井和磨的隔墙分开。
草市上适合种植,空荡荡的村庄又沐浴在夕阳下。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景象,盗贼早已被天意所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承平日”常用于描述古代的太平盛世,强调社会的安定与繁荣。诗意透出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作者介绍:
黄文雷,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农村生活,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细节,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诗作或许是在经历了战乱或社会动荡后,诗人对农村富庶和往昔太平的怀念与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富庶乡村的安宁与昔日的太平盛世,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两句“想见承平日,兹为富庶乡”开篇即设定了情境,理想化的承平日与现实中的富饶乡形成鲜明对比,隐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希冀。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当地的宁静与富裕,然而“谁欤真致此,盗贼已天亡”则引入了突兀的转折,诗人不禁要问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原因,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潜在的危险。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富庶乡村的美好与潜在的危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承平日”指的是什么?
A. 贫困。
B. 太平盛世。
C. 战乱。
D. 自然灾害。
诗人对乡村的描述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经济萧条。
B. 富饶与安宁。
C. 生活的苦难。
D. 战争的影响。
“谁欤真致此”中的“谁欤”意指什么?
A. 朋友。
B. 施主。
C. 造成这一切的人。
D. 诗人自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南丰道中》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