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59
且喜芜菁种得成,
苔心散出碧纵横。
脆甜肭子无反恶,
肥嫩恙儿不杀生。
乐羊岂断儿孙念,
刘季宁无父子情。
争似野人茅屋下,
日高澹煮一杯羹。
幸好芜菁种得成功,
青翠的苔心纵横散布。
脆甜的根茎没有恶味,
肥嫩的芽儿不杀生。
乐羊难道会断绝儿孙的牵挂,
刘季难道没有父子之情?
不如在野人茅屋下,
日高时悠闲煮一碗羹。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子阳,号惟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对生存和生活的思考愈加深刻,反映了他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
《种芜菁作羹》是一首展现生活哲理和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中,以“芜菁”为主线,隐喻了一种简单而富有生机的生活方式。在诗的开头,朱敦儒表现出对芜菁生长的欣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接着,诗人通过对芜菁的描述,表现出其脆甜可口,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而后半部分则引入乐羊和刘季的故事,反映出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乐羊与刘季的对比,展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和人情的淡薄。诗人在此提出了对人类情感的质疑,反映出一种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在野人茅屋下,悠闲地煮着一碗羹,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和人性本真的追求。
整首诗运用清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芜菁”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乐羊”和“刘季”分别代表什么?
诗人最后描绘的生活场景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