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38
五代干戈苦战争,天心拨乱主潜生。
营光久应焚香祝,检点曾传得谶惊。
仓卒黄袍酬素志,绸缪金匮负遗盟。
最怜永弃幽燕地,当日师名是北征。
在五代时期,战乱频繁,苦不堪言,天意似乎在拨乱反正,正主隐秘地生存着。
营帐的光辉长久以来都应焚香祈祝,回想起曾经的预言令人震惊。
仓促之间,黄袍加身以报答内心的志向,准备金匣以背负昔日的盟约。
最令人怜惜的是永远被抛弃的幽燕之地,昔日的军名是北方征战。
王恪,清代诗人,生于清初,曾任官职,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战乱与人事变化,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历史感。
此诗写于五代时期,正值中国历史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乱的苦痛和对理想的坚持。
《寄题陈桥驿》是一首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诗作,王恪通过对五代战乱的回顾,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苦痛和对理想的追求。首句"五代干戈苦战争"直入主题,揭示了历史的苦痛,紧接着"天心拨乱主潜生"则引入了命运与天意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焚香祝”和“检点曾传”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历史遗迹的思索,暗示了历史的教训和预言的力量。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北方征战的怀念,尤其是“幽燕”之地的悲哀,突显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的坚守。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王恪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苦痛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苦痛
B. 对未来的祝愿
C. 对故土的怀念
D. 以上都是
“仓卒黄袍”中的“黄袍”象征什么?
A. 皇权
B. 战争
C. 财富
D. 友谊
诗中提到的“幽燕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北
B. 山西
C. 辽宁
D. 河南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恪的《寄题陈桥驿》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注重于对当下国破家亡的感叹。王恪的诗作在意象上更多地使用历史典故,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遭遇表达对国家的忧虑。